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机械论文

硬岩隧道掘进机滚刀布局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盘型滚刀破岩机理及破岩过程的研究第11-12页
        1.2.2 滚刀受力模型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3 盘型滚刀布局设计第15-16页
        1.2.4 三维数值仿真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基于SPH的滚刀破岩机理研究第19-33页
    2.1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简介第19-20页
    2.2 SPH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0-25页
        2.2.1 滚刀模型的建立第20-21页
        2.2.2 岩石模型的建立第21-25页
        2.2.3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25页
    2.3 岩石破碎机理分析第25-32页
        2.3.1 滚刀顺次破岩第25-28页
        2.3.2 双刀同时破岩第28-30页
        2.3.3 仿真结果分析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滚刀组合回转破岩刀间距研究第33-5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ABAQUS软件简介第33-34页
    3.3 滚刀回转破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3.1 滚刀模型的建立第34页
        3.3.2 岩石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3.3 滚刀组合回转破岩模型的建立第35页
    3.4 材料模型的选取第35-38页
        3.4.1 滚刀材料的选取第35页
        3.4.2 岩石材料模型的选取第35-37页
        3.4.3 含单元删除功能的损伤失效准则第37-38页
    3.5 滚刀组合回转破岩仿真模型载荷及边界条件第38-40页
        3.5.1 刀盘转速的确定第38-39页
        3.5.2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9-40页
    3.6 仿真结果分析第40-52页
        3.6.1 滚刀受力分析第40-45页
        3.6.2 最优刀间距的确定第45-49页
        3.6.3 受力模拟结果与预测结果的比较第49-52页
    3.7 本章总结第52-53页
第四章 硬岩掘进机刀盘上滚刀相位差研究第53-65页
    4.1 模型建立第53页
    4.2 结果分析第53-58页
        4.2.1 滚刀受力分析第53-56页
        4.2.2 滚刀间最优相位差的确定第56-58页
    4.3 滚刀受力与滚刀安装半径的关系研究第58-64页
        4.3.1 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4.3.2 仿真结果分析第59-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结构桥梁交通荷载特征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机理研究
下一篇:面向无水港与集装箱班列联动的布局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