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附表索引 | 第9-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公允价值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2 盈余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2.3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质量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0-21页 |
第2章 公允价值与盈余质量 | 第21-33页 |
2.1 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 第21-26页 |
2.1.1 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第21-23页 |
2.1.2 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1.3 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 | 第25-26页 |
2.2 盈余质量的相关理论 | 第26-30页 |
2.2.1 盈余质量的内涵 | 第27-28页 |
2.2.2 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2.2.3 盈余的核心质量要素 | 第29-30页 |
2.3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2.3.1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 | 第30-31页 |
2.3.2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 | 第31页 |
2.3.3 公允价值运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公允价值计量下中国工商银行盈余质量评价的案例研究 | 第33-53页 |
3.1 中国工商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第33-35页 |
3.1.1 中国工商银行简介 | 第33-34页 |
3.1.2 主要经营业绩和财务数据 | 第34-35页 |
3.2 中国工商银行公允价值运用例释 | 第35-41页 |
3.2.1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工具中的公允价值运用 | 第37-38页 |
3.2.2 中国工商银行外币折算中的公允价值运用 | 第38页 |
3.2.3 中国工商银行对联营及合营企业的投资中的公允价值运用 | 第38-39页 |
3.2.4 中国工商银行贵金属中的公允价值运用 | 第39-40页 |
3.2.5 公允价值计量对中国工商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41-45页 |
3.3.1 盈余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1-42页 |
3.3.2 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2-45页 |
3.4 公允价值计量下中国工商银行盈余质量的评价 | 第45-49页 |
3.4.1 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计算 | 第45-46页 |
3.4.2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质量指标的评价 | 第46-49页 |
3.5 中国工商银行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挑战 | 第49-52页 |
3.5.1 公允价值的确定缺乏具体指南 | 第50页 |
3.5.2 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不充分 | 第50-51页 |
3.5.3 公允价值运用对银行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更高 | 第51页 |
3.5.4 公允价值会计对财会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公允价值计量下提升中国工商银行盈余质量的建议 | 第53-57页 |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指南 | 第53-54页 |
4.2 加强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54页 |
4.3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54-55页 |
4.4 加强会计人员的公允价值理论与方法培训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