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目的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新零售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0-21页 |
2.1.1 新零售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 | 第20页 |
2.1.3 新零售主要模式 | 第20-21页 |
2.2 绩效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1-24页 |
2.2.1 绩效与绩效评价 | 第21页 |
2.2.2 现行主要绩效评价方法 | 第21-24页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 第24页 |
2.3.2 基本框架 | 第24页 |
2.3.3 四个维度及相互关系 | 第24-25页 |
2.3.4 平衡计分卡使用条件 | 第25-26页 |
2.3.5 平衡计分卡在服装行业的应用研究 | 第26页 |
2.4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太平鸟新零售模式及现行绩效评价方法的问题 | 第28-39页 |
3.1 基本情况 | 第28-32页 |
3.1.1 服装行业背景 | 第28-31页 |
3.1.2 企业背景 | 第31-32页 |
3.2 太平鸟新零售模式分析 | 第32-35页 |
3.2.1 动因分析 | 第32-34页 |
3.2.2 具体实施路径 | 第34-35页 |
3.3 太平鸟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 第35-38页 |
3.3.1 太平鸟绩效评价现状 | 第35-36页 |
3.3.2 主要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3.3.3 引入平衡计分卡可行性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基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太平鸟新零售模式绩效评价体系 | 第39-54页 |
4.1 设计原则及流程 | 第39-40页 |
4.1.1 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4.1.2 设计流程 | 第40页 |
4.2 战略地图绘制 | 第40-42页 |
4.3 指标设计 | 第42-48页 |
4.3.1 财务指标选取 | 第42-43页 |
4.3.2 客户指标选取 | 第43-44页 |
4.3.3 内部经营流程指标选取 | 第44-46页 |
4.3.4 学习与成长指标选取 | 第46-48页 |
4.4 指标权重分配 | 第48-53页 |
4.4.1 方法的类型及选取理由 | 第48-49页 |
4.4.2 层次分析法具体操作步骤 | 第49-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在太平鸟新零售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 第54-65页 |
5.1 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在太平鸟新零售模式中的应用 | 第54-58页 |
5.1.1 前期关键指标数据收集和整理 | 第54-55页 |
5.1.2 具体实施过程及及应用结果 | 第55-58页 |
5.2 应用结果及预期效果分析 | 第58-61页 |
5.2.1 平衡计分卡维度层面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2.2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施行后的预期效果 | 第60-61页 |
5.3 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61页 |
5.4 针对性对策及建议 | 第61-64页 |
5.4.1 加强人员管理 | 第61-62页 |
5.4.2 营造良好企业环境 | 第62-63页 |
5.4.3 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 第63页 |
5.4.4 建立规范制度规章 | 第63-64页 |
5.4.5 确保后续升级发展 | 第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页 |
附录 Ⅰ 太平鸟公司平衡计分卡指标值信息来源 | 第71页 |
附录 Ⅱ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