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2页 |
1.2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第12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2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12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5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2 基于重庆大学的实证调研 | 第15-18页 |
2.1 调研工作相关情况说明 | 第15-16页 |
2.1.1 调查目的 | 第15页 |
2.1.2 调查对象 | 第15页 |
2.1.3 问卷设计及发放 | 第15页 |
2.1.4 人口统计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15-16页 |
2.2 背景和基本情况类问题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16-17页 |
2.2.1 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 | 第16页 |
2.2.2 网龄 | 第16-17页 |
2.3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17-18页 |
3 网络舆论与民意表达研究 | 第18-27页 |
3.1 对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看法 | 第18-19页 |
3.2 对网络舆论是否可以代表真实的民意的看法 | 第19-24页 |
3.2.1 网络主体和社会主体的逐步重合使抽样框误差缩小 | 第20-21页 |
3.2.2 虚假民意:网络水军等对网络民意的干预、稀释、影响 | 第21-22页 |
3.2.3 网络逐渐成为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之一 | 第22-24页 |
3.3 网络舆情汇集渠道 | 第24-27页 |
4 网络舆论给政府带来的挑战 | 第27-32页 |
4.1 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 第27-28页 |
4.2 墨菲法则:在涉及政府的网络舆论事件中网友倾向于相信负面信息 | 第28-30页 |
4.3 “风险社会”的传播“语境”推动了民众倾向于相信网络舆情中的负面信息 | 第30-32页 |
5 政府匿名网评员舆论引导机制的失灵 | 第32-44页 |
5.1 实证调研的结果和数据分析 | 第32-38页 |
5.1.1 网评员李克特量表的数据结果:网评员被认可度低,舆论引导效果不彰 | 第32-38页 |
5.2 “柠檬市场”理论模型及其规律 | 第38页 |
5.3 网络舆情“意见市场”凸显“柠檬市场”的特征 | 第38-39页 |
5.3.1 网络舆情“意见市场”是一种“柠檬市场” | 第38-39页 |
5.4 匿名网评员舆论引导机制的失灵风险 | 第39-41页 |
5.5 天涯案例分析 | 第41-44页 |
6 政府新闻发言人舆论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44-47页 |
6.1 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44页 |
6.2 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4-45页 |
6.2.1 新闻发言人遭遇“囚徒困境”不愿发言、不敢发言 | 第44-45页 |
6.2.2 新闻发言人存在的其它问题 | 第45页 |
6.3 解决对策 | 第45-47页 |
6.3.1 破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囚徒困境” | 第45-46页 |
6.3.2 处理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维护政府公信力 | 第46-47页 |
7 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对策讨论 | 第47-52页 |
7.1 取缔匿名网评员制度或者使其实名制 | 第47页 |
7.2 在网络舆情的“意见市场”中加大和强化信誉的力量 | 第47-48页 |
7.3 强化政府官员科学有效地处置和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 | 第48-51页 |
7.4 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 第51-52页 |
8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52-5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56页 |
B. 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