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引言 | 第9-20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9-12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二、当前大学生的常见压力及其应对压力的现状 | 第20-33页 |
(一) 当前大学生压力的基本状况 | 第21-25页 |
(二)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三)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 | 第28-31页 |
(四) 大学生应对压力的不同方式及效果 | 第31-33页 |
三、辅导员引导学生应对压力中的常见问题 | 第33-37页 |
(一) 对学生的压力状况及原因缺乏深入了解 | 第33-34页 |
(二) 引导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过于单一 | 第34-35页 |
(三) 对学生应对压力的干预措施不及时 | 第35页 |
(四) 帮助学生应对压力的措施缺乏针对性 | 第35页 |
(五) 在矫治学生行为时忽视了预防性管理 | 第35-37页 |
四、辅导员教育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基本原则 | 第37-41页 |
(一) 主体性原则 | 第37页 |
(二) 及时性原则 | 第37-38页 |
(三) 针对性原则 | 第38-39页 |
(四) 科学性原则 | 第39页 |
(五) 艺术性原则 | 第39-41页 |
五、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基本策略及案例分析 | 第41-50页 |
(一) 加强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大学生选择合理发泄方式 | 第41-43页 |
(二) 改进产生压力的环境,扩宽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 第43-44页 |
(三)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第44-46页 |
(四) 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缓解大学生压力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