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第一章 生防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 芽孢杆菌分类 | 第13-14页 |
2 芽孢杆菌生防作用机制 | 第14-16页 |
2.1 拮抗作用 | 第14-15页 |
2.2 竞争作用 | 第15页 |
2.3 诱导植物抗性 | 第15-16页 |
2.4 促进植物生长 | 第16页 |
3 芽孢杆菌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3.1 国内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3.2 国外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 第17页 |
4 展望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的合成及生防作用 | 第19-29页 |
1 脂肽类抗生素的种类结构和特性 | 第19-22页 |
1.1 表面活性素家簇 | 第19-20页 |
1.2 伊枯草素家簇 | 第20-21页 |
1.3 泛革素家簇 | 第21-22页 |
2 脂肽类抗生素的合成及其调控 | 第22-23页 |
2.1 表面活性素的合成及其调控 | 第22页 |
2.2 伊枯草素的合成及其调控 | 第22-23页 |
2.3 泛革素的合成及其调控 | 第23页 |
3 脂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 第23-25页 |
3.1 引起膜结构的改变或损伤 | 第24页 |
3.2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 第24页 |
3.3 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 第24-25页 |
3.4 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及蛋白质的作用 | 第25页 |
4 脂肽类抗生素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5 新型脂肽类抗生素罗克霉素的研究 | 第26-27页 |
6 问题及展望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 | 第29-33页 |
1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29-30页 |
1.1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优点 | 第29页 |
1.2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缺点 | 第29-30页 |
2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启动子 | 第30-31页 |
2.1 组成型启动子 | 第30页 |
2.2 诱导型启动子 | 第30-31页 |
3 启动子克隆的方法 | 第31-32页 |
3.1 结合生物信息学和PCR技术克隆启动子 | 第31页 |
3.2 利用启动子诱捕系统筛选启动子 | 第31-32页 |
4 研究展望 | 第32-33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3-75页 |
第一章 芽孢杆菌抑菌活性与其产脂肽类抗生素的相关性 | 第35-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2 结果 | 第39-48页 |
2.1 芽孢杆菌生防菌及其脂肽类化合物粗提物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分析 | 第39-40页 |
2.2 芽孢杆菌生防菌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的PCR检测 | 第40-42页 |
2.3 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的质谱分析 | 第42-46页 |
2.4 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的HPLC分析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4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二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脂肽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51-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1.1 供试菌种 | 第53页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3-54页 |
1.3 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 | 第54页 |
1.4 脂肽类抗生素的分离和纯化 | 第54-55页 |
1.5 基质协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 | 第55页 |
1.6 脂肽类抗生素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55页 |
1.7 统计方法 | 第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2.1 B1619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PCR检测 | 第55-56页 |
2.2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脂肽类抗生素的HPLC检测 | 第56-57页 |
2.3 脂肽类抗生素的质谱检测 | 第57-59页 |
2.4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及分离的三种脂肽类抗生素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 | 第59页 |
3 讨论 | 第59-61页 |
4 结论 | 第61-63页 |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Bs916中罗克霉素启动子关键调控因子的初步研究 | 第63-75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4-6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65-68页 |
2 结果 | 第68-73页 |
2.1 ploc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8-69页 |
2.2 融合基因及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9-70页 |
2.3 重组质粒pXYNB2在Bs916中的表达 | 第70-71页 |
2.4 重组菌的木聚糖酶活力 | 第71-72页 |
2.5 重组菌(Bs916/pXYNB2)的生长曲线及分泌的重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4页 |
4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