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群感信号AI-2对根际促生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成膜和运动性影响的分子机理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语及专有词汇检索表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1 群体感应系统第14-17页
        1.1 群体感应系统的概念及作用机制第14页
        1.2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第14-17页
            1.2.1 AI-2信号分子及生理功能第14-15页
            1.2.2 AI-2群感信号的分子调控机制第15-17页
    2 根际有益芽孢杆菌的生物膜形成与根际定殖第17-19页
        2.1 细菌生物膜简介第17-18页
            2.1.1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第17-18页
            2.1.2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第18页
        2.2 细菌生物膜检测方法第18页
            2.2.1 试管法第18页
            2.2.2 96孔微量板法第18页
        2.3 有益菌的根际定殖第18-19页
        2.4 生物膜形成能力是影响细菌根际定殖的重要因素第19页
    3 群感信号影响细菌定殖能力第19-20页
        3.1 群感信号分子AI-2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19页
        3.2 群感信号分子AI-2对细菌运动性的影响第19-20页
    4 菌株SQR9中AI-2群感信号及其功能第20页
    5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意义第20-21页
    6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对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菌株生物膜形成及根际定殖的影响第22-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33页
        1.1 材料第22-24页
        1.2 方法第24-33页
            1.2.1 细菌基因组提取第24页
            1.2.2 质粒提取第24-25页
            1.2.3 luxS基因的敲除第25-27页
            1.2.4 SQR9以及突变体SQR9-ΔluxS的生物膜形成和定量分析第27-28页
            1.2.5 SQR9以及突变体SQR9-ΔluxS的运动性的测定第28页
            1.2.6 SQR9以及突变体SQR9-ΔluxS的细胞外多糖(EPS)的测定第28页
            1.2.7 SQR9以及突变体SQR9-ΔluxS的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8页
            1.2.8 群感信号分子AI-2在SQR9不同培养时期的测定第28-29页
                1.2.8.1 AI-2获取,活性测定第28-29页
                    1.2.8.1.1 AI-2获取第28页
                    1.2.8.1.2 AI-2活性测定第28-29页
                1.2.8.2 AI-2浓度定量测定第29页
                1.2.8.3 不同培养时间的SQR9菌体上清的AI-2的浓度定量第29页
            1.2.9 突变体SQR9-ΔluxS的互补第29-32页
                1.2.9.1 表达载体pNW33N-luxS的构建第29-31页
                1.2.9.2 表达载体pNW33N-luxS转入突变体SQR9-ΔluxS第31-32页
            1.2.10 SQR9菌株和突变体SQR9-ΔluxS在黄瓜和番茄根际原位定殖的影响第32-33页
                1.2.10.1 SQR9及突变体SQR9-ΔluxS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第32页
                1.2.10.2 SQR9以及突变体SQR9-ΔluxS的根际定殖分析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2页
        2.1 luxS基因的敲除第33-34页
        2.2 AI-2信号分子减弱SQR9菌株生物膜的形成第34-35页
        2.3 AI-2号降低SQR9菌株细胞的swimming和swarming运动性第35-36页
        2.4 AI-2信号抑制SQR9菌株产细胞外多糖(EPS)第36-37页
        2.5 SQR9与突变体SQR9-ΔluxS的生长曲线差异第37-38页
        2.6 群感信号分子AI-2在菌株中的测定第38-39页
            2.6.1 AI-2活性的测定第38页
            2.6.2 AI-2浓度的测定第38-39页
        2.7 突变体SQR9-ΔluxS的互补和SQR9-ΔluxS-gfp的互补第39-40页
        2.8 AI-2对SQR9菌株在黄瓜和番茄根际成膜定殖的影响第40-42页
    3 讨论第42-43页
    4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对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基因转录影响的分析第44-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1.1 材料第44页
        1.2 方法第44-45页
            1.2.1 生物膜及运动性相关基因的定量第44-45页
            1.2.2 转录组样品准备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2.1 生物膜与运动性相关基因定量第45-47页
        2.2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47-48页
    3 讨论第48-49页
    4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LUXS-AI-2型信号在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中的可能受体蛋白分析第50-58页
    1 材料及方法第51-52页
        1.1 基因组序列第51页
        1.2 计算工具第51页
        1.3 远距离同源蛋白序列搜索第51-52页
        1.4 已知AI-2受体蛋白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2.1 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中的rbs操纵子搜索第52-54页
        2.2 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中的lsr操纵子搜索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4 小结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全文结论第64-66页
创新点第66-68页
展望第68-70页
附录第70-72页
硕士期间已(待)发表的论文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油菜素内酯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碳同化的影响
下一篇: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多样性与罗克霉素合成酶启动子关键调控因子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