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2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4-18页
    2.1 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概念第14-15页
        2.1.1 银行不良贷款的定义第14页
        2.1.2 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第14-15页
    2.2 不良贷款形成的相关理论第15-18页
        2.2.1 信用论第15-16页
        2.2.2 明斯基(Minsky)的“金融脆弱性假说”第16页
        2.2.3 克瑞格的“安全边界”理论第16-18页
第3章 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第18-31页
    3.1 X银行菏泽分行基本情况第18-19页
    3.2 X银行菏泽分行信贷业务现状第19-23页
        3.2.1 信贷业务类型分布第19页
        3.2.2 信贷业务的行业投向第19-21页
        3.2.3 信贷业务的区域分布第21-22页
        3.2.4 前五大借款人贷款情况第22-23页
    3.3 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现状第23-29页
        3.3.1 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第23-24页
        3.3.2 不良贷款业务类型分布第24-25页
        3.3.3 不良贷款行业及产品投向分布第25-27页
        3.3.4 不良贷款的区域分布第27-29页
        3.3.5 前五大不良贷款客户第29页
    3.4 X银行菏泽分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4.1 不良贷款持续恶化第29-30页
        3.4.2 不良贷款集中程度高第30页
        3.4.3 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困难第30-31页
第4章 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第31-42页
    4.1 X银行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成因的问卷调查第31-34页
        4.1.1 问卷设计第31页
        4.1.2 问卷发放及回收第31-32页
        4.1.3 调查结果统计第32-34页
    4.2 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第34-42页
        4.2.1 银行自身因素第34-38页
        4.2.2 借款人因素第38-39页
        4.2.3 宏观因素第39-42页
第5章 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对策研究第42-51页
    5.1 明确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目标第42页
    5.2 X银行菏泽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具体策略第42-51页
        5.2.1 银行层面第43-47页
        5.2.2 借款人层面第47-49页
        5.2.3 宏观层面第49-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opula-GARCH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的度量
下一篇:河北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运行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