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G担保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归纳法 | 第12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全面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5-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2.1.1 风险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5-18页 |
2.1.2.1 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 第15-16页 |
2.1.2.2 风险管理文化 | 第16-17页 |
2.1.2.3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17-18页 |
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2.2.1 ISO 31000 风险管理标准 | 第18-22页 |
2.2.1.1 风险管理框架 | 第18-20页 |
2.2.1.2 风险管理过程 | 第20-22页 |
2.2.2 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 第22-26页 |
2.2.2.1 控制的目标 | 第23页 |
2.2.2.2 控制的要素 | 第23-25页 |
2.2.2.3 控制的单元 | 第25-26页 |
第三章 ZLG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 | 第26-35页 |
3.1 ZLG担保公司概况 | 第26-28页 |
3.1.1 ZLG担保公司简介 | 第26页 |
3.1.2 ZLG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 | 第26-28页 |
3.2 ZLG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 | 第28-31页 |
3.2.1 环境风险 | 第28-29页 |
3.2.2 过程风险 | 第29-31页 |
3.2.3 决策所需信息风险 | 第31页 |
3.3 ZLG担保公司的风险分类 | 第31-35页 |
3.3.1 担保业务风险分类的流程 | 第31-32页 |
3.3.2 担保业务的风险分类 | 第32-35页 |
第四章 ZLG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5-41页 |
4.1 环境风险管理方面 | 第35-37页 |
4.1.1 担保公司内部因素 | 第35-36页 |
4.1.2 担保公司外部因素 | 第36-37页 |
4.2 过程风险管理方面 | 第37-40页 |
4.2.1 保前风险 | 第37-38页 |
4.2.2 保中风险 | 第38-39页 |
4.2.3 保后风险 | 第39-40页 |
4.3 风险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风险方面 | 第40-41页 |
4.3.1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 第40页 |
4.3.2 信息质量的风险 | 第40-41页 |
第五章 ZLG担保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措施 | 第41-57页 |
5.1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思路 | 第41-42页 |
5.2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 第42-44页 |
5.2.1 ZLG担保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42-43页 |
5.2.2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职责权限 | 第43-44页 |
5.3 风险管理流程的再造 | 第44-50页 |
5.3.1 确定环境 | 第45-46页 |
5.3.2 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46-47页 |
5.3.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与解决方案 | 第47页 |
5.3.4 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 第47-49页 |
5.3.5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 第49-50页 |
5.4 控制活动 | 第50-54页 |
5.4.1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担保业务流程 | 第50-53页 |
5.4.2 突出控制活动的可操作性 | 第53-54页 |
5.5 安全可靠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第54-55页 |
5.5.1 内部信息系统 | 第54-55页 |
5.5.2 外部信息系统 | 第55页 |
5.6 建设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 | 第55-57页 |
5.6.1 风险管理理念 | 第55-56页 |
5.6.2 风险管理培训教育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