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一) 适应当代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 中等职业学校女生管理的现实困境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中职学生管理模式 | 第14-15页 |
(二) 中职德育管理 | 第15页 |
(三) 中职女生教育管理研究 | 第15-17页 |
(四)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一) 中等职业院校 | 第17-18页 |
(二) 管理 | 第18-19页 |
(三) 学生管理 | 第19-20页 |
(四) 女生管理 | 第20页 |
五、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视角: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理论 | 第21-26页 |
一、多元化管理理论的概述 | 第21-22页 |
(一) 多元化管理理论的起源 | 第21页 |
(二) 多元化管理理论的内容 | 第21-22页 |
二、多元化女生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一) 尊重女生个体全面发展——需要层次理论 | 第22-23页 |
(二) 强调女生性别特点——性别教育理论 | 第23-24页 |
三、影响女生管理工作效率的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一) 双因理论 | 第24-25页 |
(二) 期望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职院校女生管理现状的调查:以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为例 | 第26-45页 |
一、问题的来源与调查方案的设计 | 第26页 |
二、案例学校概况 | 第26-28页 |
三、案例学校的女生管理现状调查 | 第28-45页 |
(一) 管理工作的现状 | 第28-37页 |
(二) 管理对象的现状 | 第37-42页 |
(三) 管理者现状 | 第42-43页 |
(四) 管理制度的现状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中职院校女生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5-53页 |
一、中职院校女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一) 女生管理难度大 | 第45页 |
(二) 女生管理理念的局限性 | 第45页 |
(三) 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的形式化 | 第45页 |
(四) 女生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 第45-46页 |
(五) 女生管理重心的偏差 | 第46页 |
(六) 家校管理形式的弱化 | 第46页 |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6-53页 |
(一) 宏观角度 | 第46-50页 |
(二) 中观层面 | 第50-51页 |
(三) 微观层面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进一步改善中职女生管理的对策 | 第53-67页 |
一、完善学校内部机制,强调女生管理工作 | 第53-56页 |
(一)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第53-54页 |
(二) 高效型女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 第54-55页 |
(三) 完善女生管理制度 | 第55-56页 |
二、强化全体教师的育人职能 | 第56-59页 |
(一) 加强教师的性别意识培训 | 第56-57页 |
(二)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职校女性教师的形象 | 第57-58页 |
(三) 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 第58-59页 |
三、倡导性别教育理念,优化女生管理工作 | 第59-65页 |
(一) 明确女生管理的目标 | 第59-60页 |
(二) 教育内容体现女生需求 | 第60-62页 |
(三) 教育过程尊重女性特性 | 第62-63页 |
(四) 管理模式强调女生需求 | 第63-65页 |
四、家校联合齐抓共管促管理 | 第65-67页 |
(一) 构建无障碍信息网 | 第65-66页 |
(二) 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 | 第66页 |
(三) 创办母亲学校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