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反敌意并购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失衡研究--以宝万之争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与控制权相关的文献第11-13页
        1.2.2 与反敌意收购控制权条款相关的文献第13-14页
        1.2.3 文献评述第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创新之处第15-18页
2 理论借鉴第18-22页
    2.1 委托代理理论第18-19页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9-20页
    2.3 控制权理论第20-22页
3 敌意并购的特点与动因第22-28页
    3.1 敌意并购的方式与动因第22-24页
        3.1.1 敌意并购的方式第22-23页
        3.1.2 敌意并购的目的第23-24页
    3.2 敌意并购与控制权的关联第24页
    3.3 控制权设计层面的反敌意并购措施第24-26页
        3.3.1 公司章程安排第24-25页
        3.3.2 股权结构安排第25-26页
    3.4 反敌意并购的必要性第26-28页
4 宝万之争案例分析第28-38页
    4.1 万科与宝能系控制权争夺事件简介第28-30页
        4.1.1 万科与宝能系简介第28-29页
        4.1.2 万科与宝能系控制权争夺事件第29-30页
    4.2 万科反敌意并购的控制权设计第30-32页
    4.3 万科控制权危机的成因第32-38页
        4.3.1 股权分散、管理层警惕不足第32-33页
        4.3.2 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第33-35页
        4.3.3 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不足第35-36页
        4.3.4 原大股东增持能力有限第36页
        4.3.5 法律缺失对万科控制权配置的影响第36-38页
5 结论与建议第38-44页
    5.1 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维持的建议第38-41页
        5.1.1 增强反敌意并购意识、制定控制权保护条款第38-39页
        5.1.2 建立合理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控制权配置第39-40页
        5.1.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控制权的保护第40-41页
    5.2 研究结论第41页
    5.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权众筹在小微企业融资的应用研究--以京东股权众筹平台为例
下一篇: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