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3-42页 |
| 1 肝硬化的西医概念 | 第13-29页 |
| 1.1 引起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 第13-16页 |
| 1.2 肝炎后肝硬化(以下简称肝炎肝硬化)的病机 | 第16-19页 |
| 1.3 肝炎肝硬化的诊断 | 第19-29页 |
| 2 肝硬化的中医研究 | 第29-42页 |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第29-33页 |
| 2.2 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 | 第33-34页 |
| 2.3 肝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同西医辅助检查的研究 | 第34-42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2-53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42-45页 |
| 1.1 病例资料 | 第42-43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43-45页 |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第45页 |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第45页 |
| 1.5 质量控制 | 第4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 2.1 建立临床病例报告表 | 第45-46页 |
| 2.2 统计学处理 | 第46页 |
| 2.3 技术路线 | 第46-47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47-53页 |
| 3.1 一般资料同中医证型间关系 | 第47-49页 |
| 3.2 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情况 | 第49-52页 |
| 3.3 各中医证型的肝炎肝硬化的肝组织炎性分级的关系 | 第52-53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53-57页 |
| 1 肝炎肝硬化中医特点 | 第53-54页 |
| 2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 第54-55页 |
| 3 肝组织病理检查 | 第55页 |
| 4 研究结果解释 | 第55-57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57-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 附录1 诊断标准 | 第69-74页 |
| 附录2 | 第74-77页 |
| 缩略词表 | 第77-81页 |
| 综述 | 第8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