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1扣件系统合理刚度与力学特性分析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现代有轨电车扣件系统介绍 | 第12-16页 |
1.2.1 现代有轨电车的特殊要求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有轨电车扣件系统介绍 | 第13-16页 |
1.3 国内外扣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有轨电车扣件系统的合理刚度分析 | 第20-34页 |
2.1 有轨电车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建模 | 第20-25页 |
2.1.1 现代有轨电车列车-轨道耦合系统模型 | 第20-23页 |
2.1.2 轮轨接触模型 | 第23-25页 |
2.1.3 轨道不平顺 | 第25页 |
2.2 扣件系统合理刚度的存在性 | 第25-26页 |
2.3 扣件系统动力评价指标 | 第26-27页 |
2.4 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指标计算 | 第27-31页 |
2.5 有轨电车扣件合理刚度确定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FT-1扣件系统力学分析 | 第34-59页 |
3.1 整组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4-43页 |
3.1.1 实体模型 | 第34-37页 |
3.1.2 计算参数 | 第37-38页 |
3.1.3 模型的约束设置 | 第38-40页 |
3.1.4 计算荷载 | 第40-41页 |
3.1.5 材料破坏的强度理论 | 第41-43页 |
3.2 两种不同扣件建模方法对比分析 | 第43-53页 |
3.2.1 单个部件建模的力学分析 | 第43-47页 |
3.2.2 整组扣件系统模型的力学分析 | 第47-51页 |
3.2.3 两种建模方法的对扣件力学分析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 不同胶垫刚度对扣件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53-58页 |
3.3.1 胶垫刚度对弹条的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3.3.2 胶垫刚度对尼龙垫板的影响分析 | 第56-57页 |
3.3.3 胶垫刚度对轨距的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FT-1扣件系统动力特性试验分析 | 第59-64页 |
4.1 动力特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 第59-60页 |
4.2 动力特性室内测试步骤 | 第60-61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