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2-14页 |
·区块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 | 第12页 |
·地质概况 | 第12-13页 |
·开发历程 | 第13-14页 |
·开发现状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研究遇到的问题、研究设想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预期结果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过程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8-45页 |
·地层层序及层组划分 | 第18-20页 |
·地层层序 | 第18页 |
·层组划分 | 第18-20页 |
·构造特征 | 第20-21页 |
·构造形态 | 第20-21页 |
·断裂系统 | 第21页 |
·储层特征 | 第21-36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21-22页 |
·储层沉积特征及微相划分 | 第22-26页 |
·储层产状及砂体分布特征 | 第26页 |
·储层粘土矿物 | 第26-28页 |
·储集空间 | 第28-30页 |
·储层物性 | 第30-31页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31-32页 |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 第32-33页 |
·成岩作用 | 第33-36页 |
·隔层特征 | 第36-37页 |
·隔层类型 | 第36页 |
·隔层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隔层岩石热物性参数 | 第37页 |
·油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第37-40页 |
·油层产状 | 第37-39页 |
·油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第39页 |
·油藏类型 | 第39-40页 |
·油层压力及温度 | 第40页 |
·油层压力 | 第40页 |
·油层温度 | 第40页 |
·流体性质 | 第40-41页 |
·原油族组成及物性 | 第40页 |
·地层水性质 | 第40-41页 |
·渗流物理特征 | 第41-42页 |
·油-水、油-汽相对渗透率 | 第41-42页 |
·驱油效率 | 第42页 |
·储量计算 | 第42-45页 |
·储量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第三章 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 | 第45-56页 |
·油藏开采动态变化规律 | 第45-48页 |
·年产油量变化规律 | 第45页 |
·油汽比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回采水率变化规律 | 第46页 |
·采注比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油层压力变化规律 | 第47-48页 |
·单井生产动态变化规律 | 第48-50页 |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措施效果分析 | 第50-51页 |
·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 | 第51-52页 |
·目前蒸汽吞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2-53页 |
·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潜力分析 | 第53-56页 |
·纵向动用程度分析 | 第53-54页 |
·平面动用程度分析 | 第54-55页 |
·剩余油量、剩余油饱和度及剩余可采储量计算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洼38 块东三段蒸汽驱先期开发井组效果评价 | 第56-71页 |
·蒸汽驱室内研究 | 第56-59页 |
·方案设计要点 | 第59-61页 |
·蒸汽驱方案优化研究 | 第59-60页 |
·蒸汽驱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 第60-61页 |
·蒸汽驱试验井组生产动态 | 第61-64页 |
·试验区单井生产特点 | 第64页 |
·油藏动态变化规律评价 | 第64-67页 |
·开发指标评价 | 第67-69页 |
·蒸汽驱试验存在问题及取得认识 | 第69-71页 |
·蒸汽驱试验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取得认识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转蒸汽驱油藏工程设计 | 第71-80页 |
·设计指导思想 | 第71页 |
·设计原则 | 第71页 |
·油藏工程设计 | 第71-79页 |
·东三段Ⅱ砂层组蒸汽驱可行性论证 | 第71-72页 |
·采收率的确定 | 第72-73页 |
·井网最佳方案选择 | 第73-75页 |
·井网设计结果 | 第75-77页 |
·蒸汽驱参数优选 | 第77-78页 |
·配产配注 | 第78-79页 |
·动态监测 | 第79页 |
·地面工程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经济评价 | 第80-86页 |
·烧原油方案 | 第80-83页 |
·考虑自用油气产品烧原油方案 | 第80-82页 |
·不考虑自用油气产品烧原油方案 | 第82-83页 |
·烧天然气方案 | 第83-84页 |
·经济评价结论 | 第84-86页 |
第七章 方案实施及取资料要求 | 第86-89页 |
·方案实施要求 | 第86-88页 |
·钻井、完井要求 | 第86页 |
·射孔要求 | 第86-87页 |
·注汽系统要求 | 第87页 |
·举升系统要求 | 第87页 |
·跟踪研究及调整要求 | 第87-88页 |
·取资料要求 | 第88-89页 |
第八章 保障措施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