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0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1 理论综述 | 第17-24页 |
·SWOT理论 | 第17-20页 |
·SWOT分析的含义 | 第17-18页 |
·SWOT分析的步骤 | 第18-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汽车规模经济理论 | 第21-23页 |
·市场集中度理论 | 第23-24页 |
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24-45页 |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汽车产销量迅速增大 | 第27页 |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第27-28页 |
·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 | 第28-29页 |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 第29-30页 |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 第30页 |
·研发水平仍然落后 | 第30页 |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生产模式有待改善 | 第30页 |
·汽车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 第30-33页 |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 第30-31页 |
·带动关联产业快速发展 | 第31-32页 |
·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 | 第32-33页 |
·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 第33页 |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第33页 |
·提高生活文明程度和社会生产效率 | 第33页 |
·对我国汽车产业SWOT分析 | 第33-45页 |
·优势分析 | 第33-35页 |
·劣势分析 | 第35-39页 |
·机会分析 | 第39-41页 |
·威胁分析 | 第41-43页 |
·SWOT分析结论 | 第43-45页 |
3 发展电动汽车必要性分析 | 第45-52页 |
·摆脱传统汽车劣势的需要 | 第45-48页 |
·摆脱化石能源束缚的需要 | 第48-50页 |
·从传统能源供需角度上的分析 | 第48-49页 |
·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上的分析 | 第49-50页 |
·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 第50页 |
·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50-52页 |
·传统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 第50-51页 |
·传统汽车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第51页 |
·传统汽车造成的其他污染 | 第51-52页 |
4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可行性分析 | 第52-63页 |
·经济环境分析 | 第52页 |
·社会环境分析 | 第52-53页 |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第53-59页 |
·政府对传统汽车制定的限制措施 | 第53-55页 |
·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 | 第55-59页 |
·技术环境分析 | 第59-60页 |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方面 | 第59页 |
·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 | 第59-60页 |
·燃料电池技术方面 | 第60页 |
·竞争环境分析 | 第60-62页 |
·要素禀赋方面 | 第60-61页 |
·消费者需求方面 | 第61页 |
·相关支撑产业方面 | 第61页 |
·国外的竞争者方面 | 第61-62页 |
·传统汽车威胁方面 | 第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5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第63-81页 |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63-69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64-66页 |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66-68页 |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68-69页 |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 第69-70页 |
·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 | 第70页 |
·技术发展不成熟 | 第70-71页 |
·研发资金匮乏 | 第71页 |
·知识产权有隐患 | 第71页 |
·欧美发达国家电动汽车产业的政策借鉴 | 第71-75页 |
·法律法规支持 | 第71-72页 |
·技术研发支持 | 第72-74页 |
·消费和税收政策支持 | 第74-75页 |
·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出的对策建议 | 第75-81页 |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示意图 | 第75页 |
·针对国家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75-78页 |
·针对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78-81页 |
6 对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