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引言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1.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2-31页 |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 | 第22-25页 |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概念 | 第23-24页 |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 第24页 |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 | 第24-25页 |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机理 | 第25-29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目标 | 第26-27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指导思想 | 第27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 | 第27-29页 |
·开发性金融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9-31页 |
·开发性金融与单纯政策性金融的区别 | 第29-30页 |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 | 第30页 |
·开发性金融与公共财政的区别 | 第30-31页 |
2.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分析 | 第31-44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经营绩效评价分析 | 第32-40页 |
·资产负债结构方面 | 第32-35页 |
·筹资能力方面 | 第35-36页 |
·盈利性方面 | 第36-38页 |
·安全性方面 | 第38-39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的不足 | 第39-40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比较 | 第40-44页 |
·与我国银行业总体水平的比较 | 第40-42页 |
·与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比较 | 第42-44页 |
3.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4-53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 第44-47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 第47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分析 | 第47-49页 |
·资产负债结构要素 | 第47-48页 |
·盈利性要素 | 第48页 |
·安全性要素 | 第48-49页 |
·发展能力要素 | 第49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9-5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9-50页 |
·部分指标释义 | 第50-53页 |
4.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53-74页 |
·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方法的选择 | 第53-55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53-54页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54页 |
·方法的选择 | 第54-55页 |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5-60页 |
·层次分析法——主观方法 | 第55-57页 |
·熵值法——客观方法 | 第57-59页 |
·标准差系数法——客观方法 | 第59-60页 |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 第60页 |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60-63页 |
·加权和评价模型——基于熵值法 | 第60-61页 |
·加权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 | 第61-62页 |
·Kendall一致性检验 | 第62-63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的测度结果 | 第63-68页 |
·熵值法的结果 | 第63-64页 |
·加权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结果 | 第64-66页 |
·层次分析法的结果 | 第66-67页 |
·Kendall一致性检验的结果 | 第67-68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动态评价结果 | 第68页 |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 | 第68-73页 |
·资产负债结构要素 | 第68-70页 |
·盈利性要素 | 第70-71页 |
·安全性要素 | 第71-72页 |
·发展能力要素 | 第72-73页 |
·实证分析小结 | 第73-74页 |
5. 进一步提高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政策建议 | 第74-78页 |
·建立健全独立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74页 |
·开拓稳定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 | 第74-75页 |
·积极增设分支机构,使机构布局更趋合理 | 第75-76页 |
·加强机制建设,保持经营绩效稳定增长 | 第76-78页 |
·建立规模约束机制 | 第76页 |
·建立资本金增补机制 | 第76-77页 |
·建立退出机制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