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0.引言第12-22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8页
     ·文献综述小结第18-19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20-22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20-21页
     ·存在的不足第21-22页
1.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第22-31页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第22-25页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概念第23-24页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特征第24页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第24-25页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机理第25-29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目标第26-27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指导思想第27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第27-29页
   ·开发性金融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29-31页
     ·开发性金融与单纯政策性金融的区别第29-30页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第30页
     ·开发性金融与公共财政的区别第30-31页
2.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分析第31-44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第31-32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经营绩效评价分析第32-40页
     ·资产负债结构方面第32-35页
     ·筹资能力方面第35-36页
     ·盈利性方面第36-38页
     ·安全性方面第38-39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的不足第39-40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比较第40-44页
     ·与我国银行业总体水平的比较第40-42页
     ·与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比较第42-44页
3.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44-53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第44-47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第47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分析第47-49页
     ·资产负债结构要素第47-48页
     ·盈利性要素第48页
     ·安全性要素第48-49页
     ·发展能力要素第49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49-53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49-50页
     ·部分指标释义第50-53页
4.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第53-74页
   ·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方法的选择第53-55页
     ·数据的收集第53-54页
     ·数据的预处理第54页
     ·方法的选择第54-55页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5-60页
     ·层次分析法——主观方法第55-57页
     ·熵值法——客观方法第57-59页
     ·标准差系数法——客观方法第59-60页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第60页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60-63页
     ·加权和评价模型——基于熵值法第60-61页
     ·加权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第61-62页
     ·Kendall一致性检验第62-63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的测度结果第63-68页
     ·熵值法的结果第63-64页
     ·加权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结果第64-66页
     ·层次分析法的结果第66-67页
     ·Kendall一致性检验的结果第67-68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动态评价结果第68页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第68-73页
     ·资产负债结构要素第68-70页
     ·盈利性要素第70-71页
     ·安全性要素第71-72页
     ·发展能力要素第72-73页
   ·实证分析小结第73-74页
5. 进一步提高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政策建议第74-78页
   ·建立健全独立的法律法规体系第74页
   ·开拓稳定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第74-75页
   ·积极增设分支机构,使机构布局更趋合理第75-76页
   ·加强机制建设,保持经营绩效稳定增长第76-78页
     ·建立规模约束机制第76页
     ·建立资本金增补机制第76-77页
     ·建立退出机制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附录第81-85页
致谢第85页
个人简历第85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变点理论的我国宏观金融不稳定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