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0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 银行体系脆弱性概述 | 第19-31页 |
·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含义 | 第19-2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银行体系脆弱性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金融脆弱性假说 | 第21-23页 |
·安全边界说 | 第23-24页 |
·银行挤兑模型 | 第24-25页 |
·道德风险论 | 第25-27页 |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分析 | 第27-31页 |
·内生因素 | 第27-29页 |
·外生因素 | 第29-31页 |
2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 | 第31-52页 |
·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9页 |
·国际经验 | 第31-34页 |
·国内经验 | 第34-36页 |
·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 | 第36页 |
·脆弱性指标体系 | 第36-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动态因子分析的原理 | 第39-41页 |
·参数估计 | 第41页 |
·因子得分 | 第41-42页 |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实证研究 | 第42-49页 |
·数据选取及其特征描述 | 第42-44页 |
·因子分析过程 | 第44-49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致因研究 | 第52-65页 |
·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致因现状分析 | 第52-61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52-53页 |
·协整检验 | 第53-5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5-57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57-61页 |
·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致因预测分析 | 第61-65页 |
·信用风险 | 第62-63页 |
·市场风险 | 第63页 |
·金融创新风险 | 第63-65页 |
4 防范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 第65-70页 |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65-67页 |
·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 第65-66页 |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66-67页 |
·改革最后贷款人政策 | 第67-68页 |
·最后贷款人政策与银行体系脆弱性 | 第67页 |
·对策建议 | 第67-68页 |
·建立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 第68-70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