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9页 |
1.3.2 国内中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现状 | 第9-14页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6-17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2.2.3 实地考察法 | 第18页 |
2.2.4 访谈法 | 第18-19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30页 |
3.1 江西省中小学校广播体操实施现状 | 第20-27页 |
3.1.1 现行第三套中小学校广播体操的内容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3.1.2 江西省中小学广播体操实施现状 | 第21页 |
3.1.3 江西省中小学广播体操开展内容分析 | 第21-22页 |
3.1.4 江西省中小学学生参与广播体操授课形式、参与频数分布、参与时间、参与时段分析 | 第22页 |
3.1.5 江西省中小学生对广播体操态度及目的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3.1.6 江西省部分相关专家、体育教师对广播体操实际效果评价情况 | 第24-25页 |
3.1.7 江西省中小学参与广播体操比赛现状 | 第25-26页 |
3.1.8 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及教师专业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3.2 制约江西省中小学广播体操开展实施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3.2.1 教师因素 | 第27-28页 |
3.2.2 广播体操自身因素 | 第28页 |
3.2.3 学生因素 | 第28页 |
3.2.4 学校因素 | 第28-30页 |
第4章 结论与对策 | 第30-32页 |
4.1 结论 | 第30页 |
4.1.1 中小学生对参与广播体操的积极性不高,注重外在形式忽略了练习质量 | 第30页 |
4.1.2 在硬件方面,部分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难以保障广播体操的开展 | 第30页 |
4.1.3 缺乏比赛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制约了中小学广播体操质量的提高 | 第30页 |
4.1.4 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结构不完善,难以满足中小学广播体操教学训练的实际要求 | 第30页 |
4.1.5 广播体操在中小学实际开展中难以做到系统性、连续性 | 第30页 |
4.2 对策 | 第30-32页 |
4.2.1 提高中小学生自身对广播体操的认知,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 第30页 |
4.2.2 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保障学生广播体操顺利开展 | 第30页 |
4.2.3 加强比赛交流,提高练习质量 | 第30-31页 |
4.2.4 优化体育教师专业结构,提高广播体操的教学训练水平 | 第31页 |
4.2.5 从宏观方面上:让自编操成为广播体操的辅助形式,有助于广播体操开展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A《江西省中小学广播体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究》问卷调查表 | 第35-37页 |
附录B 中小学生访谈提纲 | 第37-38页 |
附录C 江西省中小学专家领导访谈提纲 | 第38-39页 |
附录D《专家效度检验表》 | 第39-4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