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11-14页 |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1.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中医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一)中医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1.中医的起源 | 第14-15页 |
2.中医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二)中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 第16-19页 |
1.中医的哲学基础 | 第16-18页 |
2.中医的系统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三)中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二、中医科学性的辩证分析 | 第22-32页 |
(一)科学的含义 | 第22-24页 |
1.传统实验室的科学 | 第22-23页 |
2.无政府主义的科学 | 第23-24页 |
(二)中医科学性遭到质疑的原因 | 第24-27页 |
1.西医的引进导致中西医对比 | 第24-25页 |
2.伪医学造成的不良影响 | 第25-26页 |
3.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传统中医的冲击 | 第26-27页 |
(三)对中医是否科学的辩证性分析 | 第27-32页 |
1.从科学划界看中医的科学性 | 第27-28页 |
2.从实用主义观看中医的科学性 | 第28-30页 |
3.从中医治病方法看中医的科学性 | 第30-32页 |
三、阻碍中医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2-38页 |
(一)中医自身理论发展停滞不前 | 第32-34页 |
1.中医理论自身的缺陷 | 第32-33页 |
2.中医学发展模式没有创新和突破 | 第33-34页 |
(二)中国哲学文化背景和传统守旧思想的束缚 | 第34-36页 |
1.古代自然哲学对中医的束缚 | 第34-35页 |
2.传统守旧思想对中医的束缚 | 第35-36页 |
(三)中医人才缺乏 | 第36-38页 |
1.缺少创新型人才 | 第36页 |
2.中医传授体制影响人才培养 | 第36-38页 |
四、中医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 第38-46页 |
(一)将中医科学化以顺应时代发展 | 第38-39页 |
(二)强化临床观察研究的科学性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信度 | 第39-40页 |
(三)对中医理论批判性的继承并不断创新 | 第40-42页 |
(四)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以扬长避短 | 第42-43页 |
1.病症结合并广泛运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 | 第42页 |
2.功能与结构相结合 | 第42-43页 |
3.建立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方式 | 第43页 |
(五)注重中医人才培养 | 第43-46页 |
1.学校培养方式的变革 | 第43-44页 |
2.培养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