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2.1.1 教材 | 第12页 |
2.1.2 教材的“二次开发” | 第12-13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2.1 国内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 | 第13-14页 |
2.2.2 国外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 | 第14-16页 |
3 无锡市高中物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现状调查 | 第16-25页 |
3.1 教师访谈 | 第16页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第16-17页 |
3.3 实施现状分析 | 第17-25页 |
3.3.1 访谈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3.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8-22页 |
3.3.3 调查后的几点思考 | 第22-25页 |
4 教材“二次开发”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策略及基本形式 | 第25-40页 |
4.1 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 第25-30页 |
4.1.1 “最近发展区”原则 | 第25-27页 |
4.1.2 激发学习兴趣原则 | 第27-28页 |
4.1.3 循序渐进原则 | 第28-30页 |
4.2 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 第30-35页 |
4.2.1 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 第30-31页 |
4.2.2 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 第31-32页 |
4.2.3 利用探究欲望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 第32-33页 |
4.2.4 利用题目变式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 第33-35页 |
4.3 “二次开发”的基本形式 | 第35-40页 |
4.3.1 调序形式 | 第35-36页 |
4.3.2 添加形式 | 第36-37页 |
4.3.3 裁减形式 | 第37-38页 |
4.3.4 创生形式 | 第38-40页 |
5 教材“二次开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第40-58页 |
5.1 教材“二次开发”设计的教学案例分析 | 第40-54页 |
5.1.1 案例1(设计新课教学) | 第40-43页 |
5.1.2 案例2(习题教学课) | 第43-48页 |
5.1.3 案例3(实验探究课) | 第48-54页 |
5.2 实践效果分析 | 第54-58页 |
5.2.1 实验前后两个班对物理兴趣的比较与分析 | 第54-55页 |
5.2.2 实验前后两个班对物理学习态度的比较与分析 | 第55-56页 |
5.2.3 实验前后两个班对物理学习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 第56-58页 |
6 结论与反思 | 第58-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6.2 反思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附录1:关于物理教材和课程现状的学生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2:问卷调查表1(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 第64-65页 |
附录3:问卷调查表2(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态度)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