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发动机的摩擦理论及其润滑系统 | 第15-26页 |
2.1 发动机的摩擦学原理 | 第15-17页 |
2.1.1 发动机中的主要摩擦类型及其润滑状态 | 第15-16页 |
2.1.2 发动机磨损的主要类型 | 第16-17页 |
2.2 发动机主要摩擦副的润滑机理 | 第17-23页 |
2.2.1 凸轮和随动件的润滑机理 | 第17-19页 |
2.2.2 活塞环—气缸套的润滑机理 | 第19-20页 |
2.2.3 曲柄连杆机构的润滑机理 | 第20-23页 |
2.3 发动机润滑系统 | 第23-25页 |
2.3.1 发动机润滑系统零部件组成 | 第23-24页 |
2.3.2 发动机润滑系统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机油特性分析及对标油品粘度等级的确定 | 第26-42页 |
3.1 机油性能参数 | 第26-29页 |
3.1.1 粘度特性 | 第26-28页 |
3.1.2 粘温特性 | 第28-29页 |
3.1.3 密度特性 | 第29页 |
3.2 发动机油密度及粘度测定 | 第29-36页 |
3.2.1 机油密度的测定 | 第29-33页 |
3.2.2 机油粘度的测定 | 第33-36页 |
3.3 5W-30及对标油品的特性分析 | 第36-41页 |
3.3.1 5W-30及对标油品特性 | 第37-39页 |
3.3.2 5W-30、5W-20及对标油品特性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油品特性对发动机性能影响仿真和计算 | 第42-64页 |
4.1 Flowmaster V7的计算理论 | 第42-45页 |
4.1.1 Flowmaster V7软件简介 | 第42-43页 |
4.1.2 Flowmaster V7润滑系统计算理论 | 第43-45页 |
4.1.3 Flowmaster V7润滑系统计算的假设条件 | 第45页 |
4.2 油品特性对润滑系统性能影响计算分析 | 第45-55页 |
4.2.1 发动机相关参数 | 第45-46页 |
4.2.2 Flowmaster V7润滑系统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4.2.3 模型数据输入 | 第47-50页 |
4.2.4 不同油品的仿真结果 | 第50-53页 |
4.2.5 不同油品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4.3 油品特性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计算分析 | 第55-59页 |
4.3.1 机油泵功耗计算 | 第56-58页 |
4.3.2 机油泵功耗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4.4 油品特性对发动机油流量需求影响的计算分析 | 第59-62页 |
4.4.1 发动机主要零部件机油流量需求计算 | 第59-61页 |
4.4.2 发动机机油流量需求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不同特性的机油对发动机油耗的影响试验 | 第64-72页 |
5.1 整车试验 | 第64-68页 |
5.1.1 试验设备及装置 | 第64-65页 |
5.1.2 试验方案 | 第65-67页 |
5.1.3 试验流程 | 第67-68页 |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5.2.1 试验结果 | 第68-69页 |
5.2.2 数据处理与结论分析 | 第69-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A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
附录 B 研究生期间参与并完成的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