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汉语熟语与《史记》 | 第11-24页 |
(一) 汉语熟语概说 | 第11-15页 |
1、汉语熟语的内涵与外延 | 第11-14页 |
2、熟语的性质 | 第14页 |
3、《史记》熟语的界说 | 第14-15页 |
(二) 《史记》概说 | 第15-18页 |
1、司马迁 | 第15页 |
2、《史记》的版本及流传 | 第15-17页 |
3、《史记》的体例 | 第17页 |
4、《史记》的语言风格 | 第17-18页 |
(三) 研究现状、选题原因和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1、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选题原因 | 第22-23页 |
3、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三、《史记》熟语分类统计 | 第24-32页 |
(一) 《史记》熟语的分布情况与类型统计 | 第24-25页 |
(二) 《史记》成语 | 第25-28页 |
1、成语简论 | 第25页 |
2、《史记》成语的来源 | 第25-28页 |
(三) 《史记》谚语 | 第28-30页 |
1、谚语简论 | 第28页 |
2、《史记》谚语的来源 | 第28-30页 |
(四) 《史记》俗语 | 第30-32页 |
1、俗语简论 | 第30页 |
2、《史记》俗语的来源 | 第30-32页 |
四、《史记》熟语的文化意蕴 | 第32-54页 |
(一) 《史记》政治文化熟语 | 第33-39页 |
1、为君 | 第33-34页 |
2、为臣 | 第34-35页 |
3、为士 | 第35-37页 |
4、为政 | 第37-38页 |
5、刑罚 | 第38-39页 |
6、外交 | 第39页 |
(二) 《史记》军事文化熟语 | 第39-41页 |
1、良将 | 第39-40页 |
2、谋略 | 第40页 |
3、军纪 | 第40页 |
4、战争 | 第40-41页 |
(三) 《史记》民俗文化熟语 | 第41-46页 |
1、礼制 | 第41-42页 |
2、音乐 | 第42-43页 |
3、饮食 | 第43-44页 |
4、服饰 | 第44-45页 |
5、器物 | 第45页 |
6、习俗 | 第45-46页 |
(四) 《史记》哲理文化熟语 | 第46-49页 |
1、朴素辩证法 | 第46-47页 |
2、天人关系 | 第47-49页 |
(五) 《史记》处世文化熟语 | 第49-52页 |
1、君子修身 | 第49页 |
2、处世经验 | 第49-51页 |
3、鄙俗世情 | 第51-52页 |
(六) 《史记》经济文化熟语 | 第52-54页 |
五、《史记》熟语的功能 | 第54-57页 |
(一) 《史记》熟语的使用为后代史书的叙述方式提供了典范 | 第54页 |
(二) 《史记》熟语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 | 第54-55页 |
(三) 《史记》熟语保留了汉代及汉代以前的文化 | 第55-56页 |
(四) 《史记》熟语保留大量西汉口语语料 | 第56页 |
(五) 《史记》熟语有助于后代读者的阅读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索引 | 第60-82页 |
《史记》成语索引 | 第60-75页 |
《史记》谚语索引 | 第75-80页 |
《史记》俗语索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