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集群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作用 | 第15-18页 |
2.1.1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15-16页 |
2.1.3 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 | 第16页 |
2.1.4 产业集群的作用 | 第16-18页 |
2.2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集聚经济理论 | 第18页 |
2.2.2 新竞争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区域创新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34页 |
3.1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基础条件 | 第21-23页 |
3.1.1 地理区位因素 | 第21页 |
3.1.2 基本资源禀赋 | 第21页 |
3.1.3 基础设施建设 | 第21-22页 |
3.1.4 科技创新资源 | 第22页 |
3.1.5 人力资本状况 | 第22-23页 |
3.2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23-28页 |
3.2.1 家电电子产业集群 | 第23页 |
3.2.2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 第23-24页 |
3.2.3 临港物流产业集群 | 第24页 |
3.2.4 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 第24-25页 |
3.2.5 机械装备产业集群 | 第25页 |
3.2.6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 第25-28页 |
3.3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 | 第28-34页 |
3.3.1 产业集群发展“单打独斗” | 第28-29页 |
3.3.2 产业集群发展“聚而不集” | 第29-30页 |
3.3.3 产业集群发展“低值跑量” | 第30-31页 |
3.3.4 产业集群发展“链短配少” | 第31页 |
3.3.5 产业集群发展“遍地开花” | 第31-32页 |
3.3.6 产业集群发展“黄多蓝少” | 第32-34页 |
第4章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思路 | 第34-46页 |
4.1 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集群选择 | 第34-36页 |
4.2 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思路 | 第36-46页 |
4.2.1 优化提升主导产业集群 | 第36-42页 |
4.2.2 加快发展蓝色产业集群 | 第42-43页 |
4.2.3 培育壮大高端产业集群 | 第43-46页 |
第5章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46-50页 |
5.1 完善政府对新区集群发展引导机制 | 第46页 |
5.1.1 关注集群发展动态,建立长效会议机制 | 第46页 |
5.1.2 搭建集群合作平台,拓展集群发展空间 | 第46页 |
5.1.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集群发展基金 | 第46页 |
5.2 发挥行业协会对集群发展的协调作用 | 第46-47页 |
5.2.1 发展行业协会,提高行业协会专业水平 | 第46-47页 |
5.2.2 搭建服务平台,助力产业集群“微企” | 第47页 |
5.3 提升新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水平 | 第47-48页 |
5.3.1 搭建创新网络平台,营造集群创新氛围 | 第47-48页 |
5.3.2 依托企业创新主体,借力“产学研”机制 | 第48页 |
5.4 加大财税政策对集群的支持力度 | 第48页 |
5.4.1 利用新区政策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第48页 |
5.4.2 优化财政资金导向,建立集群发展基金 | 第48页 |
5.5 提高新区集群发展人才保障水平 | 第48-50页 |
5.5.1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第48-49页 |
5.5.2 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