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的有效辩护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12-15页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审判中心主义与有效辩护的基本理论第15-29页
    第一节 审判中心主义的基本理论第15-24页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概念第15-19页
        二、审判中心主义与相关概念之辨析第19-24页
    第二节 有效辩护的基本理论第24-29页
        一、有效辩护的含义及发展第24-27页
        二、有效辩护与刑事普通辩护第27-29页
第二章 审判中心主义与有效辩护的辩证关系第29-40页
    第一节 审判中心主义要求实现律师的有效辩护第29-35页
        一、以审判为中心是有效辩护的前提第29-32页
        二、审判中心主义要求“控辩平等对抗”第32-35页
    第二节 有效辩护对我国诉讼制度改革的作用第35-40页
        一、有效辩护能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第35-37页
        二、有效辩护能够完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第37-40页
第三章 我国有效辩护的现状分析:困境与难题第40-55页
    第一节 有效辩护相关立法保障不足第40-43页
        一、法律层面对于有效辩护的规定过于粗疏第40-42页
        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有效的救济性机制第42-43页
    第二节 刑事辩护率低第43-48页
        一、观念因素:民众对辩护律师认识不足第43-46页
        二、律师因素:刑事辩护风险高第46-48页
    第三节 刑事辩护质量不高第48-55页
        一、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辩护空间狭小第48-51页
        二、部分律师执业能力欠缺第51-53页
        三、缺乏律师职业的激励机制第53-55页
第四章 有效辩护的比较法经验——以美国为例第55-60页
    第一节 有效辩护制度第55-56页
        一、被告人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第55页
        二、被告人有获得律师有效帮助的权利第55-56页
    第二节 救济性措施——无效辩护制度第56-60页
        一、无效辩护的形成及发展第56-57页
        二、无效辩护的判断标准第57-58页
        三、无效辩护对有效辩护的保障功能第58-60页
第五章 完善有效辩护的制度建议第60-76页
    第一节 立法层面规定有效辩护的相关原则与制度第60-63页
        一、宪法层面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有效辩护第60-61页
        二、刑事诉讼层面确定有效辩护原则为其基本原则之一第61页
        三、逐步探讨“无效辩护”在我国适用的可能性第61-63页
    第二节 司法层面保障律师在审判实践中的权利第63-67页
        一、强化对侦查权的司法控制第63-65页
        二、强化对辩护权的司法保障第65-67页
    第三节 行业层面提高刑辩率,保障辩护有效性第67-69页
        一、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建立律师职业激励机制第67-68页
        二、完善辩护权保障机制,实现律师有效辩护第68-69页
    第四节 律师层面应不断提升执业技能第69-76页
        一、熟悉实体法,进行实体辩护第69-71页
        二、熟悉程序法,进行程序辩护第71-73页
        三、熟悉证据法,进行证据辩护第73-76页
结语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辞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行政协议确定的合法性标准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