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概述 | 第12-18页 |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发展背景 | 第12-14页 |
(一) 建国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及救济制度阶段 | 第12-13页 |
(二) 1956年至《信息公开条例》等施行期间 | 第13-14页 |
(三) 《信息公开条例》、《若干规定》施行后时期 | 第14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定义 | 第14-16页 |
三、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性质 | 第16-18页 |
(一) 权利救济性质 | 第16页 |
(二) 私益和公益并存性质 | 第16-17页 |
(三) 权力制约性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认定 | 第18-26页 |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现状 | 第18-19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18页 |
(二) 司法实践现状 | 第18-19页 |
二、国外信息公开诉讼受案范围考察 | 第19-21页 |
三、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完善 | 第21-26页 |
(一) 合法权益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二) 历史信息是否具备可诉性 | 第22-23页 |
(三) 内部信息是否可诉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当事人资格认定 | 第26-35页 |
一、我国目前关于当事人资格现状 | 第26-27页 |
(一) 立法层面对当事人资格的规定 | 第26-27页 |
(二) 我国司法实践现状 | 第27页 |
二、国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当事人资格认定 | 第27-30页 |
(一) 日本关于原告资格规定 | 第27-28页 |
(二) 德国关于原告资格规定 | 第28-29页 |
(三) 国外关于被告资格规定 | 第29-30页 |
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当事人资格完善 | 第30-35页 |
(一) 依申请形式下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30-31页 |
(二) 主动形式下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31-32页 |
(三) 反信息公开形式下诉讼原告资格 | 第32-33页 |
(四) 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 第33-34页 |
(五)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第三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审理方式 | 第35-40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适用程序 | 第35-37页 |
(一) 政府信息公开简易程序思考 | 第35-36页 |
(二) 完善简易程序适用程序 | 第36-37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 | 第37-40页 |
(一) 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政府信息的举证责任 | 第38-39页 |
(二) 行政机关依申请已提供政府信息的举证责任 | 第39页 |
(三) 涉密或个人隐私的举证责任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