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纯电动汽车概述 | 第12-18页 |
1.2.1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1.2.2 纯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3 动力电池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8-20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动力电池单体研究 | 第21-42页 |
2.1 动力电池单体介绍 | 第21-24页 |
2.1.1 锂离子电池基本结构及原理 | 第21-23页 |
2.1.2 电池单体相关特性 | 第23-24页 |
2.2 电池单体充放电温升研究 | 第24-31页 |
2.2.1 电池单体温升模型 | 第25-26页 |
2.2.2 电池单体绝热温升实验 | 第26-27页 |
2.2.3 电池单体自然散热温升实验 | 第27-30页 |
2.2.4 电池单体配置散热片研究 | 第30-31页 |
2.3 动力电池单体压紧力研究 | 第31-41页 |
2.3.1 压力对动力电池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2 电池单体压力循环实验 | 第32-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PEV电池模块第一阶段设计 | 第42-54页 |
3.1 P E V电池模块简介 | 第42-43页 |
3.2 第一阶段机械部分设计 | 第43-45页 |
3.3 第一阶段电路部分设计 | 第45-47页 |
3.4 铜铝电联接老化研究 | 第47-48页 |
3.5 电池模块测试 | 第48-51页 |
3.5.1 第一阶段电性能及温升测试 | 第48-50页 |
3.5.2 第一阶段振动测试 | 第50-51页 |
3.6 第一阶段模块设计优缺点分析 | 第51-53页 |
3.6.1 优点分析 | 第51-52页 |
3.6.2 缺点分析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第二阶段模块设计 | 第54-65页 |
4.1 第二阶段机械部分设计 | 第54-57页 |
4.2 第二阶段电路部分设计 | 第57-59页 |
4.3 电池模块相应实验 | 第59-62页 |
4.3.1 第二阶段电性能以及温升测试 | 第59-61页 |
4.3.2 第二阶段振动测试 | 第61-62页 |
4.4 两个阶段模块设计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纯电动汽车整车Matlab/Simulink仿真 | 第65-78页 |
5.1 电池模块建模 | 第65-69页 |
5.1.1 电池模型SOC估算方法 | 第65-66页 |
5.1.2 电池模块温升模型 | 第66-69页 |
5.2 整车建模 | 第69-72页 |
5.2.1 驾驶员模型简介 | 第70页 |
5.2.2 MCU和电机模型简介 | 第70-71页 |
5.2.3 汽车动力方程模型简介 | 第71-72页 |
5.3 整车模型工况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 | 第72-77页 |
5.3.1 匀速工况以及城市工况仿真 | 第72-74页 |
5.3.2 极限工况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 | 第74-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