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概述 | 第15-16页 |
1.2 动力电池的分类与充电方式 | 第16-18页 |
1.2.1 动力电池的分类 | 第16-17页 |
1.2.2 动力电池充电方式 | 第17-18页 |
1.3 充电机技术概述 | 第18-21页 |
1.3.1 车载充电机技术要求 | 第19页 |
1.3.2 车载充电机主电路拓扑 | 第19-21页 |
1.4 LLC谐振变换器在车载充电机的应用 | 第21-26页 |
1.4.1 LLC谐振充电机主电路拓扑 | 第21-23页 |
1.4.2 LLC谐振变换器控制方式 | 第23-24页 |
1.4.3 LLC谐振变换器集成方式 | 第24-26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精确建模及工作原理分析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车载充电机系统结构与主电路选取 | 第29-30页 |
2.3 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特性分析 | 第30-36页 |
2.3.1 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等效模型 | 第31-33页 |
2.3.2 LLC谐振变换器的调频特性分析 | 第33-35页 |
2.3.3 半桥LLC变换器的调宽模式 | 第35-36页 |
2.4 考虑漏感情况下LLC谐振变换器的精确建模 | 第36-38页 |
2.5 全波整流方式下的漏感不对称分析 | 第38-42页 |
2.5.1 漏感不对称对于谐振回路的影响 | 第38-40页 |
2.5.2 漏感不对称对于增益特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带中心抽头变压器的漏感建模与调整方法 | 第43-52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变压器漏感的几何建模 | 第43-45页 |
3.2.1 原副边夹绕式的变压器漏感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3.2.2 原副边分离绕制的变压器漏感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3.3 磁集成LLC变压器绕制方法与漏感分析 | 第45-50页 |
3.4 采用不对称控制解决漏感不对称问题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数字控制LLC谐振变换器的实现方法 | 第52-60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TMS320F28035芯片介绍 | 第52-53页 |
4.3 基于DSP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53-55页 |
4.3.1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4.3.2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 第54页 |
4.3.3 温度检测与保护电路 | 第54-55页 |
4.4 基于DSP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4.4.1 主程序流程图与功能阐述 | 第55-56页 |
4.4.2 PID中断子程序流程框图与实现方法 | 第56-58页 |
4.4.3 充电模式控制与温度补偿说明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讨论 | 第60-77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60-65页 |
5.2.1 谐振回路参数设计 | 第60-62页 |
5.2.2 原副边电流计算 | 第62-63页 |
5.2.3 主功率变压器的设计 | 第63-64页 |
5.2.4 LLC谐振变换器死区设计与漏源极电容设计 | 第64-65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5.3.1 变压器漏感等效模型的证明与讨论 | 第66-67页 |
5.3.2 磁集成变压器漏感感值的对称调节 | 第67-69页 |
5.3.3 充电机工作波形分析与讨论 | 第69-71页 |
5.3.4 工频电压脉动的抑制方法 | 第71-72页 |
5.3.5 不对称控制解决副边漏感不对称问题 | 第72-73页 |
5.3.6 实际充电曲线 | 第73-74页 |
5.3.7 环境温度实验 | 第74页 |
5.4 损耗分析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7页 |
6.2 下一步工作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