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医生职业安全的理论概述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职业安全 | 第18页 |
2.1.2 医生职业安全 | 第18页 |
2.1.3 公共服务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及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4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页 |
2.2.3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医生职业安全纳入公共服务视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3.1 可能性分析 | 第26-27页 |
3.2 必要性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公共服务视野下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现状 | 第29-37页 |
4.1 长沙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现状调查 | 第29-30页 |
4.1.1 调查对象 | 第29页 |
4.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 第29页 |
4.1.3 质量控制 | 第29页 |
4.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29-30页 |
4.2 长沙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现状调查结果 | 第30-33页 |
4.2.1 不同性别遭受职业安全问题频率比较(见表1) | 第30页 |
4.2.2 不同性别遭受责骂次数比较 | 第30页 |
4.2.3 不同性别遭受威胁次数比较 | 第30-31页 |
4.2.4 语言攻击责骂与威胁次数比较(见表2) | 第31页 |
4.2.5 不同年龄遭受医院职业安全问题分布(见表3) | 第31页 |
4.2.6 不同工作年限遭受职业安全问题分布(见表4) | 第31-32页 |
4.2.7 遭受职业安全问题发生时间分布(见表5) | 第32页 |
4.2.8 遭受职业安全问题发生地点分布(见表6) | 第32页 |
4.2.9 肇事者身份 | 第32页 |
4.2.10 肇事者年龄(见表7) | 第32-33页 |
4.3 长沙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4.3.1 职业安全问题给医生带来的影响 | 第33页 |
4.3.2 对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认知度分析 | 第33页 |
4.3.3 医生职业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见表8) | 第33-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5章 公共服务视野下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5.1 医生群体对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 | 第37-38页 |
5.2 患者群体对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 | 第38-39页 |
5.3 医院对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 | 第39页 |
5.4 政府职能对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 | 第39-40页 |
5.5 舆论环境对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 | 第40页 |
5.6 社会心理对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6章 公共服务视野下解决医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 第42-47页 |
6.1 医生:培养“角色”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 第42-43页 |
6.2 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合理利用法律法规 | 第43页 |
6.3 医院:站到台前担起责任,保护医生轻松上阵 | 第43-45页 |
6.4 政府职能部门 | 第45-46页 |
6.4.1 建立公共医疗信息平台,克服医生与患者信息不对称 | 第45页 |
6.4.2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非技术医疗服务质量体系 | 第45-46页 |
6.5 舆论导向:加大医疗知识普及力度,拓宽医生与患者沟通渠道 | 第46-47页 |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