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频域动力学特性及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光纤激光器动态特性研究概述第17-27页
        1.2.1 光纤激光器低自由度动态特性研究概述第18-24页
        1.2.2 光纤激光器频域动力学特性研究概述第24-27页
    1.3 光纤激光器频域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意义第27-30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第30-33页
第二章 关于掺铒光纤激光器非稳定性的多模理论模型第33-46页
    2.1 离子对猝灭效应与激光非稳定性第33-35页
    2.2 双模EDFL模式动态的理论仿真第35-40页
        2.2.1 双模激光速率方程第35-36页
        2.2.2 双模EDFL的模式动态特性第36-40页
    2.3 多模EDFL模式动态的理论仿真第40-45页
        2.3.1 多模激光速率方程第40-41页
        2.3.2 多模EDFL的模式动态特性第41-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基于光学外差的光纤激光频域测量方法研究第46-61页
    3.1 光纤激光频域测量方法概述第46-48页
    3.2 非平衡干涉仪法在频域测量中的不足第48-50页
    3.3 基于光学外差的频域测量方法第50-58页
        3.3.1 测量原理第50-55页
        3.3.2 测量方案设计与验证第55-58页
    3.4 拍频信号的在线时频分析第58-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多纵模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频域动态特性研究第61-81页
    4.1 MLM-EDFRL的结构原理第61-64页
    4.2 频域多模动态的实时测量与演化规律第64-69页
        4.2.1 多纵模振荡时的瞬时光谱第64-66页
        4.2.2 纵模结构的复杂多变性第66-69页
    4.3 频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表征第69-80页
        4.3.1 模式间的反相动态第69-71页
        4.3.2 混沌多模振荡的相空间重构第71-76页
        4.3.3 随机多模振荡的相空间重构第76-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自组织反馈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模式非稳定性第81-109页
    5.1 基本性能与模式稳定性测量第81-87页
        5.1.1 基本性能测量分析第81-83页
        5.1.2 抽运强度表征的模式稳定性地图测绘第83-87页
    5.2 模式失稳对光源相干性的影响第87-94页
        5.2.1 理论基础第87-90页
        5.2.2 实验装置第90-91页
        5.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1-94页
    5.3 跳模对相位噪声的影响及抑制技术第94-100页
        5.3.1 跳模引入的相位噪声第94页
        5.3.2 利用匹配干涉仪规避跳模引入相位噪声第94-100页
    5.4 模式失稳现象的全程实时监测第100-108页
        5.4.1 随机跳模与阵发多模振荡第100-105页
        5.4.2 腔长慢漂触发周期性跳模第105-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混沌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频域动态特性研究第109-127页
    6.1 EDFRL的混沌输出第109-113页
        6.1.1 光强混沌产生方案第109-110页
        6.1.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0-113页
    6.2 混沌EDFRL的频域多模动态第113-121页
        6.2.1 混沌EDFRL的瞬时光谱第113-114页
        6.2.2 混沌EDFRL的密集纵模结构第114-117页
        6.2.3 频域内混沌模式的相空间重构第117-119页
        6.2.4 频域内随机模式的相空间重构第119-121页
    6.3 基于混沌光纤激光频域动态的多通道物理随机码生成第121-126页
        6.3.1 多通道物理随机码产生方案第121-122页
        6.3.2 多通道物理随机码的生成第122-126页
    6.4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33页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第127-131页
    7.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5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四阶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整体吸引子
下一篇:框架码头大直径钢护筒嵌岩桩基工作性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