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我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第2章 新闻侵权的概述第12-15页
    2.1 新闻侵权的概念第12-13页
    2.2 新闻侵权行为的种类第13-15页
        2.2.1 侵害名誉权、商誉权的行为第13页
        2.2.2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第13页
        2.2.3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第13-14页
        2.2.4 侵害著作权的行为第14页
        2.2.5 侵害姓名权、名称权的行为第14页
        2.2.6 侵害信用权的行为第14-15页
第3章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第15-20页
    3.1 精神损害及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第15-17页
        3.1.1 精神损害的含义及特征第15-16页
        3.1.2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第16-17页
    3.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第17-20页
        3.2.1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心理需求的满足第17-18页
        3.2.2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法律主体社会性的认可第18页
        3.2.3 加强对加害人的制裁、威慑和教育第18-19页
        3.2.4 提高侵犯人格权的犯罪成本,实现效率最优化第19-20页
第4章 中美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比较第20-29页
    4.1 中美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现状之比较第20-22页
        4.1.1 中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第20-21页
        4.1.2 美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现有的判例法及成文法第21-22页
    4.2 中美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之比较第22-26页
        4.2.1 中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第22-24页
        4.2.2 美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酌定原则第24-26页
    4.3 中美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客观因素比较第26-29页
        4.3.1 中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第26-27页
        4.3.2 美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第27-29页
第5章 我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5.1 法官认定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自由裁量权过大第29-30页
    5.2 我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现行的成文法难以完全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第30-31页
    5.3 我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惩戒性效果不明显第31页
    5.4 受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高,获得赔偿数额低第31-33页
第6章 完善我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见第33-38页
    6.1 实现新闻侵权入法第33-34页
    6.2 以司法判例作为审理案件的参考第34页
    6.3 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综合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原则第34页
    6.4 借鉴美国新闻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4-38页
        6.4.1 我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采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第34-37页
        6.4.2 我国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可以适当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后记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格权商品化法律研究
下一篇:合同解除对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