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 | 第8页 |
1.1.2 分级研究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1 传统村落 | 第19页 |
2.1.2 历史文化遗产 | 第19页 |
2.1.3 历史环境要素 | 第19-20页 |
2.1.4 文物保护单位 | 第20页 |
2.1.5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 第20页 |
2.1.6 历史建筑 | 第20页 |
2.1.7 传统风貌建筑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0-25页 |
2.2.1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论 | 第20-23页 |
2.2.2 评价学理论 | 第23页 |
2.2.3 评价方法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现行与村落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26-31页 |
3.1 现行与村落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 第26-27页 |
3.1.1 历史文化名村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27页 |
3.1.2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 第27页 |
3.2 现行与村落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27-30页 |
3.2.1 现行与村落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过程 | 第27-29页 |
3.2.2 现行与传统村落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 第29-30页 |
3.3 针对传统村落评定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江西传统村落现状、样本名单的选取及类型分析 | 第31-41页 |
4.1 江西传统村落现状概述 | 第31-33页 |
4.1.1 江西的地理环境 | 第31页 |
4.1.2 江西的历史沿革 | 第31-32页 |
4.1.3 江西传统村落基本概况 | 第32-33页 |
4.2 传统村落样本名单的选取 | 第33-35页 |
4.3 对选取村落样本的类型划分 | 第35-38页 |
4.3.1 按综合特色分类 | 第35-37页 |
4.3.2 按地理环境分类 | 第37-38页 |
4.4 对选取村落样本的价值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69页 |
5.1 评价原则与限制因素 | 第41-42页 |
5.1.1 评价原则 | 第41页 |
5.1.2 限制因素 | 第41-42页 |
5.2 评价方法与程序 | 第42-46页 |
5.2.1 评价方法 | 第42页 |
5.2.2 评价程序 | 第42-43页 |
5.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程序 | 第43-46页 |
5.3 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46-53页 |
5.3.1 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 | 第46页 |
5.3.2 评价因子选取的方法 | 第46-47页 |
5.3.3 国家现行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不足及地域化调整 | 第47-50页 |
5.3.4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确定 | 第50-53页 |
5.4 评价指标框架的确立 | 第53-55页 |
5.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5-60页 |
5.5.1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5.5.2 采用德尔菲法获取指标权重咨询值 | 第56-57页 |
5.5.3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权重值 | 第57-60页 |
5.6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 第60-68页 |
5.6.1 国家现行指标体系中评分标准的分析与调整 | 第60-61页 |
5.6.2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评分标准的确定 | 第61-64页 |
5.6.3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第64-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 第69-78页 |
6.1 评价实例选取 | 第69页 |
6.2 评价实例分析 | 第69-75页 |
6.2.1 金溪县东源曾家村 | 第69-72页 |
6.2.2 浮梁县礼芳村 | 第72-74页 |
6.2.3 铅山县水美村 | 第74-75页 |
6.3 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 第75-77页 |
6.3.1 引入修正系数 | 第75-76页 |
6.3.2 评价指标分值计算 | 第76-77页 |
6.4 江西省传统村落等级划分标准 | 第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7.1 结论 | 第78页 |
7.2 本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 | 第84-87页 |
附录2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 | 第87-95页 |
附录3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 | 第95-96页 |
附录4 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C—D层指标权重 | 第96-97页 |
附录5 江西省浮梁县礼芳村评分表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项目情况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