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4页 |
1.1 概述 | 第13-16页 |
1.1.1 桥梁桩基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1.1.2 桩基础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6-22页 |
1.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20页 |
1.2.2 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20-22页 |
1.3 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1.3.1 理论分析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3.3 有限杆单元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4 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试验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陡坡段桥梁桩基承载机理及受力特性研究 | 第34-50页 |
2.1 概述 | 第34页 |
2.2 竖向荷载下桥梁基桩承载特性 | 第34-39页 |
2.2.1 竖向荷载下桩身荷载传递机理 | 第34-36页 |
2.2.2 竖向荷载下基桩承载力 | 第36-37页 |
2.2.3 竖向荷载下基桩破坏模式 | 第37-39页 |
2.3 横向荷载下桥梁基桩受力变形特性 | 第39-43页 |
2.3.1 横向荷载下基桩受力特性 | 第39页 |
2.3.2 横向荷载下基桩破坏模式 | 第39-41页 |
2.3.3 横向荷载下基桩内力计算方法 | 第41-43页 |
2.4 陡坡段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研究 | 第43-50页 |
2.4.1 倾斜偏心荷载下基桩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 第43-45页 |
2.4.2 边坡与基桩相互作用机理 | 第45-47页 |
2.4.3 复杂荷载下双桩基础受力变形特性 | 第47-50页 |
第3章 陡坡段桥梁基桩有限杆单元分析方法研究 | 第50-71页 |
3.1 概述 | 第50页 |
3.2 桩周岩土体作用力分析 | 第50-52页 |
3.2.1 土压力分布规律 | 第50-51页 |
3.2.2 桩周地基抗力分布规律 | 第51-52页 |
3.3 陡坡段桥梁基桩受力分析模型 | 第52-53页 |
3.3.1 基桩简化受力模型 | 第52-53页 |
3.3.2 基本假定 | 第53页 |
3.4 有限杆单元基本原理及其改进方法 | 第53-62页 |
3.4.1 有限杆单元方法基本原理 | 第53-56页 |
3.4.2 改进有限杆单元分析方法 | 第56-61页 |
3.4.3 基于有限杆单元方法的陡坡段桥梁基桩分析步骤 | 第61-62页 |
3.5 算例验证 | 第62-64页 |
3.5.1 试验验证 | 第62-63页 |
3.5.2 算例验证 | 第63-64页 |
3.6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9页 |
3.6.1 土压力分布形式及大小影响 | 第64-67页 |
3.6.2 桩顶水平荷载的影响 | 第67-68页 |
3.6.3 桩顶竖向荷载的影响 | 第68-69页 |
3.7 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基于有限杆单元法的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计算方法研究 | 第71-96页 |
4.1 概述 | 第71-72页 |
4.2 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受荷特点 | 第72-73页 |
4.3 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受力分析模型 | 第73-74页 |
4.3.1 简化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4.3.2 基本假定 | 第74页 |
4.4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74-80页 |
4.4.1 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74-78页 |
4.4.2 土压力传递规律 | 第78-80页 |
4.5 基于有限杆单元方法的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基础受力分析 | 第80-86页 |
4.5.1 单元刚度矩阵建立 | 第80-81页 |
4.5.2 总体刚度矩阵建立 | 第81-83页 |
4.5.3 桩柱体系整体分析步骤 | 第83-84页 |
4.5.4 算例分析 | 第84-86页 |
4.6 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影响因素分析 | 第86-94页 |
4.6.1 土压力的影响 | 第87-88页 |
4.6.2 柱顶水平荷载的影响 | 第88-90页 |
4.6.3 横系梁刚度的影响 | 第90-91页 |
4.6.4 地基抗力比例系数的影响 | 第91-94页 |
4.7 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桩基设计 | 第94页 |
4.8 小结 | 第94-96页 |
第5章 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试验研究 | 第96-121页 |
5.1 概述 | 第96-97页 |
5.2 工程概况 | 第97-98页 |
5.3 现场试验研究 | 第98-109页 |
5.3.1 试桩设计 | 第98-99页 |
5.3.2 工程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第99-100页 |
5.3.3 试桩监测系统 | 第100-102页 |
5.3.4 试验方法 | 第102-103页 |
5.3.5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3-108页 |
5.3.6 理论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8-109页 |
5.4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第109-119页 |
5.4.1 相似理论 | 第109-110页 |
5.4.2 模型试验材料 | 第110-111页 |
5.4.3 模型试验测量系统 | 第111-113页 |
5.4.4 模型试验方案 | 第113-114页 |
5.4.5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4-119页 |
5.5 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6章 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1-135页 |
6.1 概述 | 第121页 |
6.2 ABAQUS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 第121-123页 |
6.2.1 ABAQUS分析步骤 | 第121-122页 |
6.2.2 桩土本构模型 | 第122-123页 |
6.2.3 接触面理论 | 第123页 |
6.3 计算分析模型建立 | 第123-125页 |
6.3.1 模型尺寸 | 第123-124页 |
6.3.2 网格划分及接触定义 | 第124-125页 |
6.3.3 材料及荷载计算参数 | 第125页 |
6.4 计算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5-134页 |
6.4.1 计算结果 | 第125-128页 |
6.4.2 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8-134页 |
6.5 小结 | 第134-13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35-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153-154页 |
附录B (陡坡段桥梁基桩有限杆单元法MATLAB程序) | 第154-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