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3 研究综述述评 | 第18-19页 |
1.4 研究目的、方法和思路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1.5.1 公共文化服务 | 第21-22页 |
1.5.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22-23页 |
1.5.3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1.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5页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2.1.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6-27页 |
2.2 供给优化的指导思想与供给目标 | 第27-28页 |
2.2.1 指导思想 | 第27页 |
2.2.2 供给目标 | 第27-28页 |
2.3 供给优化应坚持的原则 | 第28-31页 |
2.3.1 政府主导原则 | 第28页 |
2.3.2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8-29页 |
2.3.3 多元供给原则 | 第29页 |
2.3.4 共建共享原则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1-42页 |
3.1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历史演进 | 第31页 |
3.2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农民需求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3.2.1 西部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现状 | 第31-32页 |
3.2.2 农民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需求者 | 第32-33页 |
3.2.3 新生农民对新农业技术知识需求迫切 | 第33页 |
3.2.4 农民对新生优秀先进文化等需求迫切 | 第33-34页 |
3.3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4-41页 |
3.3.1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参与不够 | 第34页 |
3.3.2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供给不足 | 第34-37页 |
3.3.3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薄弱,激励不强 | 第37-38页 |
3.3.4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困难 | 第38-39页 |
3.3.5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单调,缺乏创新 | 第39-41页 |
3.4 案例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优化设计 | 第42-60页 |
4.1 优化“一主多元”供给的必要性和目标定位 | 第42-47页 |
4.1.1 优化“一主多元”供给的必要性 | 第42-45页 |
4.1.1.1 依据国家层面的要求,强调顶层设计 | 第42-43页 |
4.1.1.2 按照西部农村的需求,强调因地制宜 | 第43-44页 |
4.1.1.3 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44-45页 |
4.1.2“一主多元”参与供给的目标定位 | 第45-47页 |
4.1.2.1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渠道多元化 | 第46页 |
4.1.2.2 促进城乡、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 | 第46-47页 |
4.1.2.3 协调供给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 第47页 |
4.2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的主体要素选择 | 第47-52页 |
4.2.1 供给主导力量:政府 | 第47-49页 |
4.2.2 供给辅助力量:企业 | 第49-50页 |
4.2.3 供给补充力量:非营利组织 | 第50-51页 |
4.2.4 供给基础力量:农村自给 | 第51-52页 |
4.3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的工具要素的确立 | 第52-54页 |
4.3.1 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 第52-53页 |
4.3.2 农民参与表达机制 | 第53页 |
4.3.3 文化人才激励机制 | 第53页 |
4.3.4 评估考核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4.3.5 城乡互动促进机制 | 第54页 |
4.4 供给优化的重点内容 | 第54-60页 |
4.4.1 公益性文化 | 第54-56页 |
4.4.1.1 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54-55页 |
4.4.1.2 遵循国家基本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 第55-56页 |
4.4.2 广播电视 | 第56-57页 |
4.4.2.1 努力实现西部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 | 第56-57页 |
4.4.2.2 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 第57页 |
4.4.3 新闻出版 | 第57-60页 |
4.4.3.1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农家书屋建设 | 第57-58页 |
4.4.3.2 加强“三农”建设服务书籍出版发行 | 第58-59页 |
4.4.3.3 特殊人群读物出版:盲人、少数民族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的对策研究 | 第60-69页 |
5.1 坚持政府主导,全方位扩大供给力度 | 第60-62页 |
5.1.1 转变政府职能,发挥责任主体整体宏观调控作用 | 第60页 |
5.1.2 扩大财政投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能力 | 第60-61页 |
5.1.3 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文化服务人才综合素质 | 第61-62页 |
5.1.4 鼓励改革创新,运用先进技术优化供给文化服务 | 第62页 |
5.2 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 | 第62-64页 |
5.2.1 放宽市场准入政策,调动社会参与力量 | 第62-63页 |
5.2.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展政府购买范围 | 第63-64页 |
5.3 积极引导非营利组织,发挥民间供给力量 | 第64-65页 |
5.3.1 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作用,积极引导加强服务 | 第64-65页 |
5.3.2 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自身建设,完善优化有效供给 | 第65页 |
5.4 鼓励农民表达文化需求,消除供需矛盾 | 第65-67页 |
5.4.1 健全农民参与表达需求机制 | 第65-66页 |
5.4.2 鼓励引导农民自办文化发展 | 第66-67页 |
5.5 完善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保障措施 | 第67-69页 |
5.5.1 法律保障:加强法律法规制定 | 第67页 |
5.5.2 管理保障: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 第67-68页 |
5.5.3 监督保障:加强对过程的监督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