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20-22页 |
一 城镇化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2页 |
三 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区别 | 第22页 |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22-24页 |
一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22-23页 |
二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 第24-28页 |
一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 第24-26页 |
二 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影响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对优秀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一 对大遗址的破坏日趋严重 | 第29-30页 |
二 对古建筑的破坏不断蔓延 | 第30-31页 |
三 对古村落的破坏时常发生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对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一 民俗风俗渐行渐远 | 第33页 |
二 乡间杂耍方面逐渐淡出视野 | 第33页 |
三 传统音乐戏剧被人冷落 | 第33页 |
四 传统手艺传承后继乏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河南省优秀传统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第35-38页 |
一 河南省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 第35-37页 |
二 河南省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特点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河南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第38-41页 |
一 河南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 第38-40页 |
二 河南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点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 第41-45页 |
一 河南省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已列入保护名录 | 第41-42页 |
二 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各级政府制定相关规定 | 第42-43页 |
三 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 第43页 |
四 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外出考察学习 | 第43-44页 |
五 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宣传力度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河南城镇化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 第45-51页 |
第一节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总体存在问题 | 第45-47页 |
一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强 | 第45-46页 |
二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6页 |
三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费投入不足 | 第46-47页 |
四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专业人才短缺 | 第47页 |
第二节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物质文化方面存在问题 | 第47-49页 |
一 “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 | 第47-48页 |
二 文物保护方法和技术落后 | 第48页 |
三 遗址保护与当地生活居民生活不相协调 | 第48-49页 |
四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重点不够突出 | 第49页 |
第三节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方面的问题 | 第49-51页 |
一 “文化空间”逐渐消失 | 第49页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乏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河南城镇化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 第51-57页 |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总体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1-53页 |
一 加强宣传提高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 第51-52页 |
二 健全完善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 | 第52页 |
三 加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济支持 | 第52-53页 |
四 培养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人才 | 第53页 |
第二节 优秀传统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一 科学正确的保护优秀传统物质文化遗产 | 第53-54页 |
二 把优秀传统物质文化的保护纳入城镇建设规划 | 第54页 |
三 培养优秀传统物质文化保护的专业技术人才 | 第54-55页 |
第三节 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5-57页 |
一 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场地 | 第55-56页 |
二 培养非物质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接班人 | 第56页 |
三 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