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4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9-11页
        1.2.1 国外关于破产隔离的研究综述第9-10页
        1.2.2 我国关于破产隔离的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3 破产隔离模式有待深入研究第11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破产隔离的重要性第14-19页
    2.1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第14-16页
    2.2 破产隔离的重要性第16-19页
3 我国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的实现及其分类第19-29页
    3.1 破产隔离的实现方式第19-22页
        3.1.1 设立SPV第19-21页
        3.1.2 基础资产的真实出售第21-22页
    3.2 通过破产隔离的分类确认风险第22-29页
        3.2.1 按照SPV种类划分第23-25页
        3.2.2 按照基础资产种类划分第25-29页
4 我国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模式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29-38页
    4.1 我国破产隔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9-34页
        4.1.1 按照SPV种类划分第29-32页
        4.1.2 按照基础资产种类划分第32-34页
    4.2 我国破产隔离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38页
        4.2.1 法律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第34-35页
        4.2.2 单一的SPV运作模式第35页
        4.2.3 会计处理难以清晰界定第35-36页
        4.2.4 信息披露不严格和评级不明确第36-37页
        4.2.5 政府监管出现真空区域第37-38页
5 案例分析:“金科物业”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模式第38-45页
    5.1“金科物业”资产证券化设计第38-40页
        5.1.1“金科物业”开展证券化的动因第38页
        5.1.2“金科物业”证券化模式下总体交易结构概述第38-40页
    5.2“金科物业”证券化模式的SPV构建第40-42页
        5.2.1 基础资产第40-41页
        5.2.2 交易结构第41-42页
    5.3 破产隔离的实现第42-45页
        5.3.1“金科物业”证券化模式的资产转移第42-43页
        5.3.2“金科模式”中的SPV设置的创新性第43-45页
6 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模式的建议第45-53页
    6.1 完善破产隔离模式的实务建议第45-47页
        6.1.1 构建以双SPV结构为代表的破产隔离模式创新第45-46页
        6.1.2 充分披露发起人相关信息第46页
        6.1.3 规范基础资产会计处理方式第46-47页
        6.1.4 第三方投资人持有次级产品第47页
    6.2 支持破产隔离模式的政策建议第47-50页
        6.2.1 从SPV、基础资产转让和信托法的角度完善相应法律体系第47-49页
        6.2.2 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和实行双评级制度第49页
        6.2.3 健全切实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第49-50页
    6.3 本文破产隔离模式的局限性第50-51页
    6.4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注册制改革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
下一篇:中信证券国际化经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