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2页
        1.2.1 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研究现状第11页
        1.2.3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电磁场及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5页
2 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结构与电磁设计研究第15-29页
    2.1 轮毂电机的技术指标及驱动方式第15-16页
        2.1.1 轮毂电机技术指标第15页
        2.1.2 轮毂电机驱动方式分析第15-16页
    2.2 轮毂电机转子磁路结构分析第16-18页
        2.2.1 表面式磁路结构第17页
        2.2.2 内置式磁路结构第17-18页
    2.3 轮毂电机永磁材料分析第18-21页
        2.3.1 永磁材料基础知识第18-20页
        2.3.2 常用永磁材料及其特点第20-21页
        2.3.3 永磁材料的选取原则第21页
    2.4 轮毂电机电磁设计第21-28页
        2.4.1 电机主要尺寸第21-22页
        2.4.2 永磁体参数计算第22-23页
        2.4.3 永磁体充磁方式分析第23-24页
        2.4.4 定子冲片设计第24-25页
        2.4.5 绕组设计第25-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永磁同步轮毂电机优化设计第29-43页
    3.1 常用轮毂电机优化方法第29页
    3.2 算法基础第29-32页
        3.2.1 量子遗传算法第30-32页
    3.3 编写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轮毂电机优化计算程序第32-35页
        3.3.1 轮毂电机额定数据和技术要求第32页
        3.3.2 轮毂电机主要尺寸计算第32-33页
        3.3.3 定子冲片计算第33页
        3.3.4 绕组参数计算第33-34页
        3.3.5 轮毂电机磁路计算第34页
        3.3.6 轮毂电机工作特性计算第34-35页
    3.4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轮毂电机优化设计第35-42页
        3.4.1 优化变量选取及处理第36-37页
        3.4.2 目标函数的确定第37-39页
        3.4.3 优化结果分析第39-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电磁场特性分析第43-63页
    4.1 电磁场基本理论和有限元计算方法第43-44页
    4.2 轮毂电机的有限元模型第44-47页
        4.2.1 建立模型第44-46页
        4.2.2 材料属性定义和模型网格分析第46-47页
        4.2.3 求解及后处理第47页
    4.3 轮毂电机电磁场分析第47-56页
        4.3.1 电机空载磁场分析第48-53页
        4.3.2 电机额定负载磁场分析第53-56页
    4.4 轮毂电机热损耗分析与计算第56-62页
        4.4.1 轮毂电机铁芯损耗分析与计算第56-59页
        4.4.2 轮毂电机绕组损耗分析与计算第59-60页
        4.4.3 轮毂电机永磁体涡流损耗分析与计算第60-61页
        4.4.4 轮毂电机效率计算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电磁热耦合分析第63-87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轮毂电机温度场数值计算第63-66页
        5.2.1 温度场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第63-64页
        5.2.2 导热系数和散热系数的计算第64-66页
    5.3 轮毂电机温度场计算分析第66-72页
        5.3.1 电磁热耦合场的分析第66-67页
        5.3.2 轮毂电机电磁热耦合模型建立第67-69页
        5.3.3 轮毂电机瞬态温度场结果分析第69-72页
    5.4 样机试验结果分析第72-85页
        5.4.1 样机负载试验结果分析第72-80页
        5.4.2 样机温升试验结果分析第80-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6.1 论文主要结论第87-88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及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附录第95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5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塑料蜗杆与钢质斜齿轮传动理论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P2构型混合动力驱动模式切换扭矩协调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