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第一节 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研究 | 第14-18页 |
一、输入理论国内外研究 | 第14-16页 |
二、输出理论国内外研究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 | 第18-2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第一节 输入理论 | 第22-25页 |
一、二语习得中输入的作用 | 第22页 |
二、输入理论主要观点 | 第22-24页 |
三、输入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输出理论 | 第25-27页 |
一、二语习得中输出的作用 | 第25-26页 |
二、输出理论主要观点 | 第26页 |
三、输出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论 | 第27-31页 |
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论 | 第27-28页 |
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论的优势 | 第28-30页 |
三、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下的大学外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 第32-47页 |
第一节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与口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关系 | 第32-35页 |
一、输入、输出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关系 | 第32-33页 |
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与大学外语任务型教学的关系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下的大学外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 第35-39页 |
一、尝试任务 | 第35页 |
二、任务前阶段的准备 | 第35-36页 |
三、任务前阶段 | 第36-37页 |
四、任务中阶段 | 第37页 |
五、任务后阶段 | 第37-38页 |
六、任务后阶段的课后活动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下输入、输出的内容与形式 | 第39-46页 |
一、多层次输入内容与多模态输入形式 | 第39-43页 |
二、多角度输出内容与多媒体输出形式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47-52页 |
第一节 实验设计 | 第47-49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47页 |
二、实验对象 | 第47页 |
三、实验时间 | 第47-48页 |
四、实验步骤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实验工具 | 第49-50页 |
一、定量研究工具 | 第49-50页 |
二、定性研究工具 | 第50页 |
第三节 实验教学模式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52-92页 |
第一节 前测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52-61页 |
一、英语班口语前测的样本T检验 | 第52-53页 |
二、俄语班口语前测的样本T检验 | 第53-54页 |
三、问卷I前测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54-60页 |
四、问卷II前测的描述性分析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后测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61-85页 |
一、英语班口语测试的样本T检验 | 第61-64页 |
二、俄语班口语测试的样本T检验 | 第64-67页 |
三、英语班问卷I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67-70页 |
四、俄语班问卷I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70-73页 |
五、问卷II后测的描述性分析 | 第73-85页 |
第三节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5-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92-9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92-95页 |
第二节 实验局限性与不足 | 第95-96页 |
第三节 实验结论对未来工作的启示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语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 | 第103-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