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11-12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第11页
        (二)责任心第11-12页
        (三)亲社会行为第12页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的概念第13-14页
        (二)父亲参与教养的测量第14-15页
    二、责任心的研究综述第15-17页
        (一)责任心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二)责任心的测量方法第16-17页
    三、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第17-19页
        (一)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二)亲社会行为的测量第18-19页
    四、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第19-22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程度与责任心第19-20页
        (二)父亲参与教养与亲社会行为第20-22页
        (三)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第22页
    五、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22-24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24-28页
    一、研究内容第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5页
        (一)问卷调查法第24-25页
        (二)统计处理方法第25页
    三、研究对象第25-27页
    四、研究假设第27-28页
第四章 问卷的测量学鉴定第28-33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量表第28-29页
        (一)内部一致性检验第28页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第28-29页
        (三)聚敛效度第29页
    二、初中生责任心量表第29-31页
        (一)内部一致性检验第29-30页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0-31页
        (三)聚敛效度第31页
    三、亲社会行为量表第31-33页
        (一)内部一致性检验第31页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1-32页
        (三)聚敛效度第32-33页
第五章 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以及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分析以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33-45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的现状分析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33-36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的总体状况第33页
        (二)父亲参与教养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3-36页
    二、初中生责任心的现状分析及其个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36-39页
        (一)初中生责任心的总体状况第36-37页
        (二)初中生责任心在各个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37-39页
    三、初中生责任心的现状分析及其个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39-45页
        (一)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状况第39-40页
        (二)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40-45页
第六章 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45-59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第45-47页
    二、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关系第47-48页
    三、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48-59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49-51页
        (二)初中生责任心在父亲参与教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第51-55页
        (三)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中介模型结构路径的跨组分析第55-59页
第七章 分析与讨论第59-66页
    一、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问卷质量分析第59页
    二、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总体情况分析第59-60页
    三、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亲社会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情况分析第60-63页
    四、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第63-64页
    五、父亲参与教养、初中生责任心以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第64-6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第73-78页
    附录一 父亲参与教养量表第73-74页
    附录二 亲社会行为量表第74-75页
    附录三 中学生责任心量表第75-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学校联结、学业情绪、学业成就与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关系
下一篇:乔治·凯南与保罗·尼采遏制思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