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关系:共同教养和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2-14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14-30页
    1.1 学业倦怠的研究第14-18页
        1.1.1 学业倦怠的概念第14-15页
        1.1.2 学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第15-16页
        1.1.3 学业倦怠的测量第16-17页
        1.1.4 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 父母婚姻冲突的研究第18-21页
        1.2.1 父母婚姻冲突的概念第18页
        1.2.2 父母婚姻冲突的相关理论第18-20页
        1.2.3 父母婚姻冲突的测量第20页
        1.2.4 父母婚姻冲突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亲子依恋的研究第21-24页
        1.3.1 亲子依恋的概念第21页
        1.3.2 亲子依恋的相关理论第21-22页
        1.3.3 亲子依恋的测量第22-23页
        1.3.4 初中生亲子依恋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4 父母共同教养的研究第24-27页
        1.4.1 父母共同教养的概念第24页
        1.4.2 父母共同教养的相关理论第24-25页
        1.4.3 父母共同教养的测量第25-26页
        1.4.4 父母共同教养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1.5 相关研究第27-30页
        1.5.1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第27页
        1.5.2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相关研究第27页
        1.5.3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亲子依恋的相关研究第27-28页
        1.5.4 父母共同教养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第28页
        1.5.5 亲子依恋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第28页
        1.5.6 亲子依恋与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相关研究第28-30页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30-36页
    2.1 已有研究不足和问题提出第30-32页
    2.2 研究假设第32-33页
    2.3 研究意义第33-34页
        2.3.1 理论意义第33页
        2.3.2 现实意义第33-34页
    2.4 研究创新之处第34-36页
第3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36-40页
    3.1 研究被试第36-37页
    3.2 研究工具第37-38页
        3.2.1 学业倦怠量表第37页
        3.2.2 父母婚姻冲突问卷第37页
        3.2.3 亲子依恋问卷第37-38页
        3.2.4 父母共同教养问卷第38页
    3.3 研究程序第38-40页
        3.3.1 施测程序第38页
        3.3.2 数据整理和分析第38-40页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0-64页
    4.1 初中生学业倦怠的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第40-44页
        4.1.1 初中生学业倦怠的总体情况第40页
        4.1.2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学业倦怠差异第40-41页
        4.1.3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学业倦怠差异第41页
        4.1.4 不同年龄的初中生学业倦怠差异第41-42页
        4.1.5 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初中生在学业倦怠上的差异第42-43页
        4.1.6 家庭年收入不同的初中生在学业倦怠上的差异第43-44页
    4.2 父母婚姻冲突的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第44-47页
        4.2.1 父母婚姻冲突的总体情况第44页
        4.2.2 初中生对父母婚姻冲突知觉的性别差异第44-45页
        4.2.3 初中生对父母婚姻冲突知觉的年级差异第45页
        4.2.4 初中生对父母婚姻冲突知觉的年龄差异第45-46页
        4.2.5 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初中生对父母婚姻冲突知觉的差异第46-47页
        4.2.6 家庭年收入不同的初中生对父母婚姻冲突知觉的差异第47页
    4.3 父母共同教养的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第47-48页
        4.3.1 父母共同教养的总体情况第47-48页
        4.3.2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差异第48页
        4.3.3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差异第48页
    4.4 初中生亲子依恋的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第48-51页
        4.4.1 初中生亲子依恋的总体情况第48-49页
        4.4.2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亲子依恋的差异第49-50页
        4.4.3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亲子依恋的差异第50-51页
    4.5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第51-57页
        4.5.1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相关分析第51页
        4.5.2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相关分析第51-52页
        4.5.3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亲子依恋的相关分析第52-53页
        4.5.4 父母共同教养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相关分析第53-54页
        4.5.5 亲子依恋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相关分析第54-55页
        4.5.6 亲子依恋与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相关分析第55-57页
    4.6 父母共同教养和亲子依恋中介作用分析第57-64页
        4.6.1 测量模型的检验第57页
        4.6.2 中介作用的分析和检验第57-64页
第5章 讨论第64-76页
    5.1 各变量整体特点的分析第64-65页
        5.1.1 初中生学业倦怠的整体特点第64页
        5.1.2 初中生父母婚姻冲突知觉的整体特点第64页
        5.1.3 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整体特点第64-65页
        5.1.4 初中生亲子依恋的整体特点第65页
    5.2 各变量基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65-70页
        5.2.1 初中生学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5-67页
        5.2.2 父母婚姻冲突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7-68页
        5.2.3 父母共同教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8-69页
        5.2.4 初中生亲子依恋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9-70页
    5.3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第70-76页
        5.3.1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关系第70页
        5.3.2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关系第70页
        5.3.3 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亲子依恋的关系第70-71页
        5.3.4 父母共同教养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关系第71页
        5.3.5 亲子依恋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关系第71页
        5.3.6 亲子依恋与初中生父母共同教养的关系第71-72页
        5.3.7 父母共同教养和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分析第72-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76页
    6.2 对教育的启示第76-77页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96页
致谢第96-98页
附录第98-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色彩应用特点的研究--以大连市S幼儿园为例
下一篇:苗族女贯首衣款式结构、装饰风格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