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8页 |
1 九香虫 | 第12-15页 |
1.1 九香虫营养成分分析 | 第13页 |
1.2 九香虫抗菌作用 | 第13-14页 |
1.3 九香虫抗癌作用 | 第14-15页 |
2 细胞凋亡机制 | 第15-22页 |
2.1 细胞凋亡的特征 | 第16页 |
2.2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 第16页 |
2.3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 第16-20页 |
2.3.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 第17页 |
2.3.2 细胞凋亡的DNA片段化检测 | 第17-18页 |
2.3.2.1 DNA ladder检测法 | 第17页 |
2.3.2.2 TUNEL检测法 | 第17页 |
2.3.2.3 ELISA检测法 | 第17-18页 |
2.3.3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 第18页 |
2.3.4 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检测 | 第18-19页 |
2.3.4.1 凋亡促进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18页 |
2.3.4.2 凋亡抑制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18-19页 |
2.3.5 流式细胞术检测 | 第19页 |
2.3.5.1 细胞周期的测定 | 第19页 |
2.3.5.2 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 | 第19页 |
2.3.6 细胞凋亡的Ca2+浓度变化的检测 | 第19-20页 |
2.4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 | 第20-22页 |
2.4.1 死亡受体途径 | 第21页 |
2.4.2 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 | 第21页 |
2.4.3 其他细胞凋亡途径 | 第21-22页 |
3 蛋白免疫印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2-23页 |
3.1 蛋白免疫印迹法 | 第22页 |
3.2 蛋白免疫印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2-23页 |
3.2.1 蛋白免疫印迹法在畜禽类上的应用 | 第22页 |
3.2.2 蛋白免疫印迹法在药理上的应用 | 第22-23页 |
4 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3-25页 |
4.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3页 |
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3-25页 |
4.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 | 第23-24页 |
4.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医学上的应用 | 第24页 |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昆虫学上的应用 | 第24-25页 |
5 立题背景、设计思路与研究意义 | 第25-28页 |
5.1 立题背景 | 第25页 |
5.2 设计思路 | 第25-26页 |
5.3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九香虫血淋巴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1.1.1 虫源 | 第28页 |
1.1.2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1.2.1 九香虫样品处理方法 | 第29-30页 |
1.2.2 Bradford法检测九香虫蛋白浓度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2.1 Bradford法分析测定九香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 | 第30-3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九香虫血淋巴抗癌活性检测 | 第33-49页 |
1 肿瘤细胞的培养 | 第33-4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1.1.1 实验试虫及细胞株 | 第33页 |
1.1.2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1.1.3 主要试剂、配方及配制方法 | 第34-3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1.2.1 胃癌细胞系的培养 | 第35-40页 |
1.2.1.1 细胞换液 | 第35-36页 |
1.2.1.2 细胞传代 | 第36-37页 |
1.2.1.3 细胞冻存 | 第37-38页 |
1.2.1.4 细胞复苏 | 第38页 |
1.2.1.5 细胞计数 | 第38-39页 |
1.2.1.6 细胞实验用品的清洗、消毒 | 第39-40页 |
2 九香虫血淋巴抗癌活性检测 | 第40-4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2.1.1 实验试虫与细胞株 | 第40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2.1.3 主要试剂、配方及配制方法 | 第41-42页 |
2.1.4 九香虫血淋巴对两种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2页 |
2.1.5 ELISA法检测九香虫血淋巴诱导两种肿瘤细胞凋亡规律 | 第42-43页 |
2.1.5.1 样品制备 | 第42-43页 |
2.1.5.2 ELISA检测 | 第4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2.2.1 CCK-8 法检测九香虫血淋巴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43-46页 |
2.2.1.1 作用于两株细胞的九香虫血淋巴浓度 | 第43页 |
2.2.1.2 九香虫血淋巴对SGC-7901 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43-44页 |
2.2.1.3 九香虫血淋巴对SGC-7901 细胞的影响 | 第44-45页 |
2.2.1.4 九香虫血淋巴对MCF-7 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45页 |
2.2.1.5 九香虫血淋巴对MCF-7 细胞的影响 | 第45-46页 |
2.2.2 ELISA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九香虫血淋巴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检测:蛋白免疫印迹法 | 第49-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0-55页 |
1.1.1 实验试虫与细胞株 | 第50页 |
1.1.2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51-52页 |
1.1.4 蛋白印迹法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52-55页 |
1.1.4.1 母液 | 第52-53页 |
1.1.4.2 使用液 | 第53-5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1.2.1 细胞样品的制备 | 第55-56页 |
1.2.2 培养细胞的定量 | 第56页 |
1.2.3 组织上清液的蛋白浓度测定 | 第56页 |
1.2.4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含量 | 第56-57页 |
1.2.4.1 灌胶 | 第56页 |
1.2.4.2 电泳 | 第56-57页 |
1.2.4.3 转印蛋白及免疫检测 | 第57页 |
1.3 统计方法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2.1 样品蛋白浓度 | 第57-58页 |
2.2 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58-63页 |
2.2.1 内参基因GAPDH的表达 | 第58-59页 |
2.2.2 Bcl-2 家族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59-61页 |
2.2.2.1 Bcl-2 蛋白的表达 | 第59-60页 |
2.2.2.2 Bax蛋白的表达 | 第60-61页 |
2.2.3 Caspase家族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61-63页 |
2.2.3.1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 第61页 |
2.2.3.2 Caspase-8 蛋白的表达 | 第61-62页 |
2.2.3.3 Caspase-9 蛋白的表达 | 第62-63页 |
2.3 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63-6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九香虫血淋巴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66-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7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1.1.1 主要仪器 | 第66-67页 |
1.1.2 主要试剂、配方及配制方法 | 第6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67-71页 |
1.2.1 样品的制备 | 第67-68页 |
1.2.2 RNA的提取 | 第68页 |
1.2.3 制胶 | 第68页 |
1.2.4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 | 第68页 |
1.2.5 引物的设计 | 第68-69页 |
1.2.6 去基因组DNA和cDNA的合成 | 第69-70页 |
1.2.6.1 去基因组DNA反应 | 第69-70页 |
1.2.6.2 反转录反应 | 第70页 |
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70-71页 |
1.3 分析方法 | 第71-7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2-81页 |
2.1 RNA电泳图 | 第72页 |
2.2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 | 第72-73页 |
2.3 溶解曲线 | 第73-75页 |
2.4 各样品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 | 第75-80页 |
2.4.1 Bcl-2 家族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75-77页 |
2.4.1.1 Bcl-2 基因的表达 | 第75-76页 |
2.4.1.2 Bax基因的表达 | 第76-77页 |
2.4.2 Caspase家族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77-80页 |
2.4.2.1 Caspase-3 基因的表达 | 第77-78页 |
2.4.2.2 Caspase-8 基因的表达 | 第78-79页 |
2.4.2.3 Caspase-9 基因的表达 | 第79-80页 |
2.5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80-8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1-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1 结论 | 第84页 |
1.1 Bradford法检测九香虫蛋白含量 | 第84页 |
1.2 九香虫血淋巴抗癌活性及机理检测 | 第84页 |
1.3 九香虫血淋巴抗癌作用通路检测 | 第84页 |
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84-85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85页 |
4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9页 |
附录一 | 第99-100页 |
缩略词 | 第100-101页 |
附图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