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松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金钱松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1 金钱松的简介 | 第12-13页 |
1.1.2 植物学特征 | 第13页 |
1.2 化学成分 | 第13-27页 |
1.2.1 二萜类化合物 | 第14-16页 |
1.2.2 三萜类化合物 | 第16-24页 |
1.2.3 木脂素类化合物 | 第24-25页 |
1.2.4 其他类化合物 | 第25-27页 |
1.3 药理研究 | 第27-31页 |
1.3.1 抗菌活性 | 第27-29页 |
1.3.2 抗肿瘤活性 | 第29-30页 |
1.3.3 抗生育活性 | 第30页 |
1.3.4 抗血管生成 | 第30-31页 |
1.3.5 其他 | 第31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金钱松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33-69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33-34页 |
2.2.2 仪器 | 第34页 |
2.3 金钱松种子的提取与分离 | 第34-37页 |
2.4 金钱松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第37-39页 |
2.5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9-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三章 金钱松种子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69-75页 |
3.1 引言 | 第69页 |
3.2 验材料与仪器 | 第69-70页 |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69-7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3.3 抑菌活性测试 | 第70-72页 |
3.3.1 培养基的制备 | 第70-71页 |
3.3.2 供试菌液的制备 | 第71页 |
3.3.3 微量稀释法测试抑菌活性 | 第71-72页 |
3.4 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4.1 结论 | 第75页 |
4.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85-86页 |
附图 | 第8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