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优质代换系染色体片段遗传效应分析及QTL定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1.1 分子标记技术第12-14页
        1.1.1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特点第12页
        1.1.2 分子标记的种类第12-14页
    1.2 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方法第14-17页
        1.2.1 QTL定位原理及方法第14-15页
        1.2.2 QTL 作图群体的类型第15-16页
        1.2.3 棉花主要性状QTL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第17-19页
        1.3.1 CSSLs的构建原理第17页
        1.3.2 CSSLs的鉴定以及渐渗片段长度估计第17-18页
        1.3.3 CSSLs在棉花上的应用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方法第20-27页
    2.1 试验材料第20-21页
        2.1.1 亲本材料第20-21页
        2.1.2 渐渗系次级分离群体及其验证群体的培育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7页
        2.2.1 表型数据的采集第21页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策略第21-23页
        2.2.3 分子标记检测第23-25页
        2.2.4 数据分析第25-27页
第三章 结果及分析第27-64页
    3.1 表型数据分布及描述性分析第27-32页
    3.2 表型数据相关性分析第32-35页
    3.3 基因型及渐渗片段的分析第35-38页
        3.3.1 直接亲本基因型的分析第35-36页
        3.3.2 次级F2分离群体基因型的分析第36-38页
    3.4 QTL定位分析第38-49页
    3.5 QTL成簇分布分析第49-51页
    3.6 META - QTL分析第51-60页
    3.7 代换片段互作分析第60-64页
第四章 讨论第64-72页
    4.1 亲本的筛选第64页
    4.2 稳定的主效QTL第64-68页
    4.3 检测到的新QTL第68页
    4.4 QTL的成簇现象第68-69页
    4.5 代换片段的互作效应第69页
    4.6 QTL中基因效应来源第69-70页
    4.7 QTL的META分析第70-7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第80-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历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玉335冠层结构与功能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氮素效应
下一篇:小麦防御素基因TaPDF35和氧—甲基转移酶基因TaOMT-3D的表达和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