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1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分类 | 第13页 |
1.1.2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 第13-14页 |
1.2 水稻叶色突变发生的分子机理 | 第14-16页 |
1.2.1 叶绿素代谢途径 | 第14-15页 |
1.2.2 叶绿体发育进程 | 第15页 |
1.2.3 质-核互作信号转导途径 | 第15页 |
1.2.4 血红素反馈调节途径 | 第15页 |
1.2.5 其他叶色形成机制 | 第15-16页 |
1.3 水稻叶绿素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叶绿体的发育 | 第17-19页 |
1.5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 | 第19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1 水稻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2.2.1 基本农艺性状调查 | 第21页 |
2.2.2 群体构建 | 第21-22页 |
2.2.3 遗传分析 | 第22页 |
2.2.4 水稻DNA提取 | 第22页 |
2.2.5 PCR反应 | 第22-23页 |
2.2.6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23页 |
2.2.7 基因PGL11的定位 | 第23-24页 |
2.2.8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2.9 光合速率测定 | 第24页 |
2.2.10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4-25页 |
2.2.11 水稻总RNA的提取 | 第25页 |
2.2.12 水稻RNA的反转录 | 第25-26页 |
2.2.13 Real-time PCR分析 | 第26页 |
2.2.14 稻米品质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2.2.15 黑暗诱导衰老 | 第27页 |
2.2.16 光照时间处理 | 第27页 |
2.2.17 温度梯度试验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3.1 突变体pgl11的表型分析 | 第28页 |
3.2 pgl11植株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3.3 pgl11的光合速率下降 | 第29-30页 |
3.4 pgl11的叶绿体发育异常 | 第30-31页 |
3.5 突变体pgl11对持续光照有更强适应性 | 第31-32页 |
3.6 突变体pgl11对低温敏感 | 第32-33页 |
3.7 突变体pgl11的农艺性状发生改变 | 第33-34页 |
3.8 突变体pgl11的稻米外观品质提高 | 第34-35页 |
3.9 突变体pgl11的遗传分析 | 第35页 |
3.10 PGL11基因的定位 | 第35-36页 |
3.11 pgl11中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及叶绿体发育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36-37页 |
3.12 PGL11的突变加速水稻叶片衰老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9-42页 |
4.1 结论 | 第39-40页 |
4.2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