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的制度背景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第15-22页 |
2.1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的制度背景 | 第15-17页 |
2.1.1 政策内容 | 第16页 |
2.1.2 政策特点 | 第16-17页 |
2.2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 | 第17-22页 |
2.2.1 对企业所得税税负和现金流的影响 | 第17-20页 |
2.2.2 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3章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的实施现状 | 第22-30页 |
3.1 关于实施现状的调查设计与初步统计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3.1.1 企业享受新政后节余资金的使用渠道 | 第22页 |
3.1.2 企业倾向于享受加速折旧新政的原因总结 | 第22-23页 |
3.1.3 应享受未享加速折旧新政的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3.2 关于实施效果的分析 | 第24-28页 |
3.2.1 新政效应初步显现,与政策意图较为契合 | 第24-26页 |
3.2.2 对推动产业升级的指引助力作用有显著提高 | 第26-28页 |
3.3 关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第28-30页 |
3.3.1 实效与预期仍有差距,未吸引全部企业享受 | 第28页 |
3.3.2 惠及企业有限,推动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弱 | 第28页 |
3.3.3 复杂的纳税调整、政策变迁,带来潜在涉税风险 | 第28-29页 |
3.3.4 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衔接,增加企业工作量 | 第29页 |
3.3.5 税务部门准确辅导难度增大,企业满意度不高 | 第29-30页 |
第4章 加速折旧税收政策实施效应的理论基础和假设提出 | 第30-33页 |
4.1 加速折旧税收政策实施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4.1.1 新古典投资理论 | 第30页 |
4.1.2 内生增长理论 | 第30页 |
4.1.3 市场失灵理论 | 第30-31页 |
4.1.4 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31页 |
4.2 加速折旧税收政策实施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假设提出 | 第31-33页 |
4.2.1 扩大投资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假设提出 | 第31-32页 |
4.2.2 激励研发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假设提出 | 第32-33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与分析 | 第33-41页 |
5.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5.2 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 第34-37页 |
5.2.1 变量定义 | 第34-37页 |
5.2.2 研究模型 | 第37页 |
5.3 检验结果和分析 | 第37-41页 |
5.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针对R&D | 第37-38页 |
5.3.2 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固定资产投资 | 第38-4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1-47页 |
6.1 研究结论和分析 | 第41-42页 |
6.2 关于政策完善的相关建议 | 第42-45页 |
6.2.1 投资存在粘性,需加大政策力度 | 第43-44页 |
6.2.2 单政策作用有限,需加强一揽子政策的整体统筹 | 第44页 |
6.2.3 完善政策设计,突出针对性和差异性 | 第44-45页 |
6.2.4 对于税务部门而言,需加强后续监管和分析 | 第45页 |
6.3 本文不足及展望 | 第45-47页 |
6.3.1 本文不足 | 第45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