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1.2 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1.2.1 传统制氢技术 | 第12-13页 |
| 1.2.2 生物制氢技术的提出 | 第13页 |
| 1.2.3 光合法生物制氢 | 第13-15页 |
| 1.2.4 发酵法生物制氢 | 第15-18页 |
| 1.3 厌氧发酵制氢利用的底物 | 第18-23页 |
| 1.3.1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 | 第18-19页 |
| 1.3.2 纤维素的预处理方法 | 第19-23页 |
| 1.4 厌氧发酵产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1.5.1 立题意义 | 第23-24页 |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试验的研究 | 第26-50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 2.2.1 试验原料 | 第26-27页 |
| 2.2.2 试验试剂 | 第27页 |
| 2.2.3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 2.3 试验方法 | 第27-36页 |
| 2.3.1 原料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2.3.2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28-32页 |
| 2.3.3 水稻秸秆的预处理 | 第32-33页 |
| 2.3.4 牛粪菌源的预处理 | 第33-34页 |
| 2.3.5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试验 | 第34-35页 |
| 2.3.6 水稻秸秆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 | 第35-36页 |
|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 2.4.1 水稻秸秆原料成分 | 第36页 |
| 2.4.2 水稻秸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产氢能力的影响 | 第36-39页 |
| 2.4.3 牛粪菌源预处理方法对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 2.4.4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单因素试验 | 第40-43页 |
| 2.4.5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正交试验 | 第43-45页 |
| 2.4.6 水稻秸秆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及微生物代谢特征的研究 | 第45-4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苹果渣厌氧发酵产氢的研究 | 第50-63页 |
| 3.1 引言 | 第50页 |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0-51页 |
| 3.2.1 试验原料 | 第50-51页 |
| 3.2.2 试验试剂 | 第51页 |
| 3.2.3 试验仪器 | 第51页 |
| 3.3 试验方法 | 第51-53页 |
| 3.3.1 原料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 3.3.2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52页 |
| 3.3.3 牛粪菌源的预处理 | 第52页 |
| 3.3.4 苹果渣厌氧发酵制氢试验 | 第52-53页 |
| 3.3.5 苹果渣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 | 第53页 |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2页 |
| 3.4.1 苹果渣原料成分 | 第53-54页 |
| 3.4.2 发酵温度对苹果渣产氢量的影响 | 第54页 |
| 3.4.3 初始PH对苹果渣产氢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3.4.4 底物浓度对苹果渣产氢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3.4.5 苹果渣厌氧发酵制氢正交试验 | 第56-58页 |
| 3.4.6 苹果渣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及其微生物的代谢特征研究 | 第58-6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63-65页 |
| 4.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63页 |
| 4.2 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