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目录 | 第17-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2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20-22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3 所用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基本思路、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5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企业竞争优势资源观的历史演进和研究前沿 | 第28-38页 |
2.1 资源理论的边界 | 第28-29页 |
2.2 资源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29-30页 |
2.3 资源理论的诞生——资源观 | 第30-31页 |
2.4 由观点到理论的提升 | 第31-32页 |
2.5 资源理论的深化和扩展 | 第32-34页 |
2.6 资源理论研究前沿——哲学思考、微观基础重构、理论整合 | 第34-36页 |
2.7 本章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企业竞争优势内涵研究 | 第38-57页 |
3.1 关于竞争优势的一般观点 | 第38-41页 |
3.2 资源理论关于竞争优势内涵认识的演变 | 第41-48页 |
3.3 竞争异质性理论对竞争优势的理解 | 第48页 |
3.4 对利润观和价值观的简要评述 | 第48-50页 |
3.5 竞争优势的支付观 | 第50-53页 |
3.6 基于需求视角的竞争优势 | 第53-56页 |
3.7 本章结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单位研究 | 第57-67页 |
4.1 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层次 | 第57-59页 |
4.2 定位学派分析单位-行业和业务活动 | 第59-61页 |
4.3 战略集团理论分析单位-战略集团和集团成员间战略互动 | 第61-62页 |
4.4 交易经济学学派段分析单位-交易和产权性态 | 第62-63页 |
4.5 竞争优势资源观的分析单位 | 第63-64页 |
4.6 不同分析层次和分析单位下的战略决策过程 | 第64-65页 |
4.7 本章结论——竞争优势分析单位的整合研究 | 第65-67页 |
第五章 企业竞争优势生成条件和维持条件研究 | 第67-86页 |
5.1 竞争优势的初始条件决定论和管理能动论 | 第68-71页 |
5.2 关键资源的特征识别 | 第71-73页 |
5.3 竞争优势的生成和维持条件 | 第73-77页 |
5.4 基于资源互补的竞争优势 | 第77-79页 |
5.5 竞争优势资源观分析模型 | 第79-84页 |
5.6 本章结论 | 第84-86页 |
第六章 企业竞争优势隔离机制研究 | 第86-100页 |
6.1 基于串谋的隔离机制——进入壁垒和移动壁垒 | 第86-87页 |
6.2 基于能力的隔离机制——模仿壁垒 | 第87-88页 |
6.3 基于自愿的隔离机制——认知壁垒和比较优势 | 第88-92页 |
6.4 隔离机制交叉效应研究 | 第92-94页 |
6.5 基于演化观点的整合 | 第94-99页 |
6.6 本章结论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模仿壁垒研究 | 第100-120页 |
7.1 资源模仿壁垒的成因 | 第100-102页 |
7.2 基于因果模糊性的模仿壁垒 | 第102-111页 |
7.3 基于路径依赖性的模仿壁垒 | 第111-116页 |
7.4 基于复杂性的模仿壁垒 | 第116-119页 |
7.5 本章结论 | 第119-120页 |
第八章 企业竞争优势培育机制研究——资源获取机制研究 | 第120-138页 |
8.1 资源的市场发掘机制 | 第120-123页 |
8.2 资源的存量积累机制 | 第123-127页 |
8.3 非对称资产培育机制 | 第127-129页 |
8.4 资源的网络获取机制 | 第129-136页 |
8.5 本章结论 | 第136-138页 |
第九章 企业竞争优势培育机制研究——能力构建机制研究 | 第138-161页 |
9.1 企业能力的内涵 | 第138-140页 |
9.2 例习是能力的基本构件 | 第140-143页 |
9.3 能力构建的学习机制 | 第143-149页 |
9.4 基于学习的能力形成和演化 | 第149-159页 |
9.5 本章结论 | 第159-161页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1-164页 |
10.1 全文总结 | 第161-163页 |
10.2 本文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63-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77-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