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12页 |
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2. 研究理论回顾 | 第9-10页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4.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1章 关联交易的界定及理论溯源 | 第12-20页 |
1.1 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12-15页 |
1.1.1 关联方(或称关联人)的界定 | 第12-14页 |
1.1.2 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14-15页 |
1.2 关联交易的分类 | 第15-16页 |
1.3 关联交易产生和存在的理论溯源 | 第16-18页 |
1.3.1 经济溯源 | 第16-17页 |
1.3.2 体制溯源 | 第17-18页 |
1.4 关联交易的双重特性 | 第18-20页 |
1.4.1 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 | 第18-19页 |
1.4.2 会计信息失真,降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 第19-20页 |
第2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特征分析 | 第20-34页 |
2.1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 | 第20-23页 |
2.1.1 关联交易主要形式 | 第20-22页 |
2.1.2 关联交易的总体概况 | 第22-23页 |
2.2 关联交易的主要特征分析 | 第23-29页 |
2.3 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动机分析 | 第29-31页 |
2.4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危害分析 | 第31-34页 |
第3章 国内外关联交易问题的比较研究 | 第34-46页 |
3.1 比较之一:关联交易的规范及监管历程 | 第34-37页 |
3.1.1 国外关联交易的规范及监管历程 | 第34-35页 |
3.1.2 我国关联交易的规范及监管历程 | 第35-37页 |
3.2 比较之二:关联方的认定范围 | 第37-40页 |
3.2.1 会计准则的关联方认定 | 第37页 |
3.2.2 证券监管部门的关联方认定 | 第37-40页 |
3.3 比较之三: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 | 第40-42页 |
3.3.1 会计准则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规定 | 第40-41页 |
3.3.2 证券监管部门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规定 | 第41-42页 |
3.4 比较之四:关联交易行为的民事责任制度 | 第42-44页 |
3.5 启示 | 第44-46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研究 | 第46-55页 |
4.1 有关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问题 | 第46-47页 |
4.2 有关关联交易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47-48页 |
4.3 有关关联交易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 第48-51页 |
4.4 有关关联交易的中介机构监督作用问题 | 第51-53页 |
4.5 有关上市公司监管指标问题 | 第53-55页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第55-60页 |
5.1 扩大关联方认定范围,加强关联交易的定价监管 | 第55-56页 |
5.2 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小股东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56页 |
5.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对公司关联方的监督机制 | 第56-58页 |
5.4 提高资产评估质量,完善独立财务顾问制度 | 第58页 |
5.5 改进上市公司监管指标体系 | 第58-60页 |
结论与不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