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提取和综合利用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7-32页 |
1.1 玫瑰花以及玫瑰香料简介 | 第17-18页 |
1.2 玫瑰的美化环境作用 | 第18页 |
1.3 玫瑰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 | 第18-19页 |
1.4 玫瑰的应用 | 第19-22页 |
1.4.1 玫瑰精油 | 第19-20页 |
1.4.2 玫瑰纯露 | 第20页 |
1.4.3 玫瑰花色素 | 第20-21页 |
1.4.4 玫瑰的其他应用 | 第21-22页 |
1.5 玫瑰香料的提取与加工 | 第22-26页 |
1.5.1 玫瑰精油的提取工艺 | 第22-25页 |
1.5.2 玫瑰花色素的提取工艺 | 第25-26页 |
1.6 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6-29页 |
1.6.1 玫瑰精油的检测 | 第26-27页 |
1.6.2 玫瑰精油的国际标准 | 第27-28页 |
1.6.3 化学成分与香气的关系 | 第28-29页 |
1.7 玫瑰花的保藏 | 第29-30页 |
1.8 油用玫瑰的开发前景与展望 | 第30-31页 |
1.9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玫瑰精油的提取 | 第32-50页 |
2.1 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 | 第32-36页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2.1.2 实验方案 | 第33-34页 |
2.1.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2.1.4 结论 | 第36页 |
2.2 水蒸气蒸馏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6-39页 |
2.2.1 盐浸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2 变馏蒸馏 | 第37页 |
2.2.3 复馏的影响 | 第37-38页 |
2.2.4 装料比对出油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 玫瑰精油的后处理 | 第39-41页 |
2.3.1 物理法精制玫瑰精油 | 第39页 |
2.3.2 玫瑰精油的后处理 | 第39-40页 |
2.3.3 精制前后玫瑰精油成分的比较 | 第40-41页 |
2.4 玫瑰精油的工业化提取 | 第41-44页 |
2.4.1 加工设备 | 第41-42页 |
2.4.2 加工工艺 | 第42-44页 |
2.5 CO_2超临界法提取玫瑰精油 | 第44-46页 |
2.5.1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2.5.2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2.6 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玫瑰精油 | 第46-48页 |
2.6.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6页 |
2.6.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2.6.3 结果与讨论 | 第47-48页 |
2.7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玫瑰的综合利用 | 第50-57页 |
3.1 玫瑰色素的提取与性质的研究 | 第50-55页 |
3.1.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3.1.2 色素的提取 | 第50-51页 |
3.1.3 玫瑰花色素的鉴定 | 第51-52页 |
3.1.4 玫瑰花色素的性质研究 | 第52-54页 |
3.1.5 结论 | 第54-55页 |
3.2 玫瑰纯露 | 第55-56页 |
3.2.1 主要原料 | 第55页 |
3.2.2 制备工艺 | 第55页 |
3.2.3 主要特点 | 第55-56页 |
3.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玫瑰精油的检测 | 第57-63页 |
4.1 检测样品的制备 | 第57页 |
4.1.1 干燥样品的方法 | 第57页 |
4.1.2 样品的脱色方法 | 第57页 |
4.1.3 试样的过滤 | 第57页 |
4.2 化学性质的检测 | 第57-5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4.2.2 酸值测量 | 第58页 |
4.2.3 酯值测量 | 第58-59页 |
4.3 玫瑰精油的化学组成的检测 | 第59-62页 |
4.3.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4.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4.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