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机械、仪表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超重力方法处理工业油雾废气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第9页
        1.1.2 现代生产制造模式的需要第9-10页
    1.2 国内外处理工业油雾废气的研究概况第10-12页
    1.3 超重力方法第12-19页
        1.3.1 超重力方法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3.2 超重力方法应用中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第12-14页
        1.3.3 超重力方法应用的转子结构研究第14-16页
        1.3.4 超重力方法应用中的填料研究第16-17页
        1.3.5 超重力方法的特点第17-18页
        1.3.6 超重力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方案的确定及实验装置的试制第21-31页
    2.1 实验方案的探讨第21-24页
        2.1.0 实验目的第21页
        2.1.1 实验原理第21页
        2.1.2 实验参数的拟定第21-22页
        2.1.3 净化技术及工艺流程第22页
        2.1.4 实验设备安装方案第22-23页
        2.1.5 实验设计原则与要求第23页
        2.1.6 实验方案结果讨论第23-24页
    2.2 实验方案的修订及安装、试验第24-25页
        2.2.1 实验方案的修订第24页
        2.2.2 方案修订工艺流程第24-25页
    2.3 实验装置中主要部件的选型及尺寸的确定第25-26页
        2.3.1 离心风机的选型第25-26页
        2.3.2 静电器的选型第26页
        2.3.3 多叶调节阀尺寸的确定第26页
    2.4 实验装置的三维建模第26-27页
    2.5 实验设备的组装第27-28页
        2.5.1 密封件的选择第27页
        2.5.2 实验设备的监工及安装第27-28页
    2.6 实验装置的测试第28-29页
    2.7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超重力装置整体结构的设计及计算第31-41页
    3.1 超重力方法的确定第31页
        3.1.1 超重力方法实施技术方案第31页
    3.2 超重力装置的整体设计第31-39页
        3.2.1 超重力装置中壳体外观大小的确定第33页
        3.2.2 油雾废气进出口几何尺寸的确定第33-34页
        3.2.3 填料的选择第34页
        3.2.4 转子的选型及强度计算第34-35页
        3.2.5 功率消耗的计算第35-37页
        3.2.6 电机的选型第37页
        3.2.7 密封件的选择第37-38页
        3.2.8 转子动平衡的校核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超重力方法处理油雾废气的理论数值计算第41-53页
    4.1 超重力方法中CFD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第41-42页
        4.1.1 CFD概述第41-42页
    4.2 油雾废气内部流场的控制方程第42-45页
    4.3 油雾废气内部流场的求解过程第45-46页
    4.4 湍流模型第46-49页
    4.5 多孔介质理论在模拟研究中的应用第49-50页
    4.6 多相流理论在模拟研究中的应用第50-51页
        4.6.1 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模型第50-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超重力方法中油雾废气分离的数值模拟研究第53-65页
    5.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5.1.1 物理模型假设第53-54页
    5.2 物理模型的CFD处理过程第54-63页
        5.2.1 二维模型的网格划分第55-56页
        5.2.2 二维模型的边界条件第56页
        5.2.3 二维模型的后处理结果分析第56-59页
        5.2.4 三维模型的网格划分第59-60页
        5.2.5 三维模型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第60页
        5.2.6 三维模型的后处理结果分析第60-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工作总结第65-66页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辊钢球斜轧辊设计及有限元模拟
下一篇:连续炒籽机流场数值模拟及扬料板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