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缘起第10页
    1.2 研究对象第10-12页
        1.2.1 旧工业建筑的定义第10-11页
        1.2.2 改造和再利用的定义第11-12页
        1.2.3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1 经济效益第12-13页
        1.3.2 环境意义第13-14页
        1.3.3 历史和文化意义第14页
        1.3.4 社会意义第14页
    1.4 研究现状第14-19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目的和方法第19-23页
        1.5.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1.5.2 研究的目的第21-22页
        1.5.3 研究的方法第22-23页
第二章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第23-28页
    2.1 旧工业建筑的类型特征和改造再利用的优势第23-26页
        2.1.1 旧工业建筑的类型特征第23-26页
        2.1.2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优势第26页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制约因素第26-28页
        2.2.1 旧工业建筑的个体客观因素第27页
        2.2.2 旧工业建筑的环境客观因素第27页
        2.2.3 参与者的主观因素第27-28页
第三章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改造策略第28-33页
    3.1 改造再利用的总体原则第28-29页
        3.1.1 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原则第28页
        3.1.2 发展绿色环境生态观的原则第28-29页
        3.1.3 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第29页
        3.1.4 促进区域复兴的改造原则第29页
    3.2 改造再利用总体设计手法第29-33页
        3.2.1 总体改造要素的叠加第29-30页
        3.2.2 城市设计方法的引入第30页
        3.2.3 场所特征的利用与塑造第30-32页
        3.2.4 外部生态环境的设计第32-33页
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案例分析第33-50页
    4.1 概况第33页
    4.2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9号厂房改造再利用第33-42页
        4.2.1 区位及概况第33-35页
        4.2.2 原有结构体系第35页
        4.2.3 主体结构的完整保留第35页
        4.2.4 塑造多重自然空间第35-38页
        4.2.5 外围护结构的更新和生态遮阳系统第38-39页
        4.2.6 外部空间环境的整治与共生第39-40页
        4.2.7 节能技术的运用第40-42页
    4.3 存在的问题第42-46页
        4.3.1 城市建设观念局限,公众参与不到位第42-43页
        4.3.2 缺乏系统总结和理论研究第43-44页
        4.3.3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第44页
        4.3.4 空间与环境实践中的问题第44-46页
    4.4 相关建议第46-50页
        4.4.1 加深认识,提升观念第46-47页
        4.4.2 法律支持,政策指引第47-48页
        4.4.3 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图表目录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选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酿酒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甜樱桃矮化砧木离体叶片再生及抗菌肽MB39基因转化植株的获得